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3版:全民阅读周刊·深读

第三章:风雨兼程

  一九八四年,中央下发了第三个“一号文件”,严宏昌发现,这次中央提出了“发展商品生产要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并要求各级政府逐步把精力转向领导农民发展商品生产,认识到这是一个历史性任务。”

  为了这个“历史性任务”,严宏昌想了很久。他更加坚定地相信,上年准备办轮窑厂的想法是正确的。问题是,大伙不同意,他也拿不出多少理由去说服大家。外地的农村都在怎样“发展商品生产”,富裕起来的农民又是个啥样子?他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

  也就在那一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这句话,被宣传开来。这话,正对严宏昌的心思。他认为,后一句话就是说给农民听的。农民当然要种地,要种还得种好,因为一个国家农业不搞好,国民经济基础就成了问题;但农民只知道种地,仅靠种地,你把自己脑袋栽进地里去,也不可能富到哪儿去!

  他坐不住了,就决定到外边去跑一跑,看一看。小岗人包干到户搞改革,领先全国,带了头;新的“历史性任务”来了,也不能落伍。

  出去跑就要花钱。当时,妻子段永霞最大的心思也就是建房子。最小的孩子已有四岁,五个孩子都同他们挤在一间茅草屋里,早就转不开身,夫妻俩没办法只能在墙上打出两个洞,搭了个小阁楼,每天爬上去睡。严宏昌要动用盖房子的钱,只得谎称去买收割机,他向段永霞要了三千元。

  他首先去了河南郑州。原以为那里是中原重镇,又是农业大省的省城,肯定有看头,但在郑州郊区跑了两天,觉得同安徽差不多,这才猛然想起一句老话:“宁向南走一千,不向北走一天,”于是又掉头南下。

  到了上海郊县,竟也看不出什么头绪,乘车便去了福建。结果发现福建农村的情况也不是很好,山区还很苦。

  

  这天晚上,他住进一家私人小旅社,住的是十多人一间的房,大通铺,电视还是黑白的,放在院子里,大家都只能挤在院子里看。这天电视播放的,正巧是邓小平视察浙江瑞安农村的事。这条新闻,别人看了没反应,他却看得眼发直。心想,早听说浙江的农村经济搞得很活,邓小平视察的地方更是错不了,于是,他决定去瑞安看看。第二天,折回头,先奔温州,再转乘汽车跑了几百里,赶到了瑞安。

  在瑞安,严宏昌感到了从未有过的震撼。

  瑞安的农民竟然抽三块钱一包的香烟,而在凤阳,县里上班的那些干部也才吸八毛二分钱的“红三环”;他去买火柴,等了半天不见对方找零钱,一追问,才明白,瑞安人早已不用分币了。

  真正打动严宏昌的,当然不光是这些小事情。瑞安的农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小工厂,这让他大开了眼界。

  严宏昌随意对其中一家作了考察。这家户主叫张顺贤,一个热情的瑞安人。他的家庭工厂不大也不小,二十多台机器,招了四十多位工人,主要搞的是废旧塑料制品的加工。废旧的塑料他是去山东和安徽的废品商店收购来的,只是拉到瑞安加工,最后再卖到山东和安徽去。

  严宏昌听说原材料的收购和成品的销售,“两头”有的就在安徽,不光感到惊讶,还顿时来了兴趣。

  张顺贤是个精明人,他留意到了严宏昌瞬间神态的变化,忙问:“你是那边人?”

  严宏昌说:“我是安徽人,家在凤阳。”

  “凤阳我也是常去的,”张顺贤高兴地说,“很多废旧塑料就是从凤阳废品商店进的货。”

  经张顺贤这么一说,严宏昌很是惊讶。想不到千里之外的瑞安这家工厂竟然与自己的家乡有着这样一层“亲密关系”。

  “我是凤阳小岗村人,”严宏昌说,“很想像你们瑞安一样,也办一家这样的工厂。”

  这下轮到张顺贤惊喜不已了,他兴奋地说:“你就是小岗人?嘿,中国的农民都要感谢你们小岗人哪,是你们不怕杀头搞了‘大包干’,带来今天的大变化,否则,谁也不敢想,如今瑞安农民家家户户能办工厂!”

  张顺贤死活要留严宏昌吃饭,还要留严宏昌住上两天。好意难却,严宏昌就在张顺贤家里住了下来。

  

  张顺贤不再把严宏昌当外人,生产、生意上的一些“秘密”,也就不瞒他。告诉他,办这样的塑料制品加工厂并不困难,其中的利润却很可观。收购废旧塑料,一吨能加工出0.7吨到0.8吨的成品;一吨加工费不过一百元上下,二次拉丝也只有一百元上下,加上来回运费,成本总共一千元左右,卖出去一吨便是八千元。

  严宏昌全神贯注地听着,他像在听神话故事那般入迷。边听,边在心里默算张老板一年的纯收入,算到最后,兀自一惊:一年能挣七八十万!

  这可是瑞安农民张顺贤正常情况下的年收入啊!而且,在瑞安,像张顺贤这样的家庭工厂,也只算得上一般!

  当严宏昌得出的这个数字,被张顺贤证实时,在小岗村称得上“首富”的严宏昌,内心的震撼,我们从他讲述这段经历的口吻和神态上,就可以清楚地感受到。

  当时,他就展开了想象。他想,凤阳县不仅有磷肥厂,还有化肥厂,这都需要大量编织袋,但直到今天,凤阳也没有一家这样的塑料制品厂。凤阳县没有,周边的各个县里也都没有。这真是一条再好不过的致富的门路!

  他告诉张顺贤,他很想为小岗村也办一个这样的工厂。张顺贤不仅觉得可以,而且满口答应,如果需要帮忙,只管言语一声。

  严宏昌谢过了张顺贤,便心急火燎地往回赶了。


钱江晚报 全民阅读周刊·深读 c0003 第三章:风雨兼程 2009-11-15 nw.D1000FFN_20091115_7-c0003 2 2009年11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