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2版:全民阅读周刊·深读

“空降”现象及“岗人治岗”的尴尬

  沈浩离去,谁是其继任者?这是摆在凤阳有关部门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同时也勾出了“空降干部”与“岗人治岗”这个复杂的老话题。

  对于“空降”至小岗的干部,陈桂棣、春桃在《小岗村的故事》第七章中如此写道:“在小岗,我们注意到,县里派来的驻村干部确实不少……”这些“空降干部”中有的来自公检法系统,有的来自政府系统,有的来自党委系统,“有村民开玩笑说,这里其实已经是一个小型的县委县政府。”而一个引起村民谈论的奇特现象是:小岗村的主要负责人名义上是村干部,但10多年来一直实行“高配”制,一般是由来自乡镇的副科级干部担任村支部书记,而有的干部在小岗呆上几年后就会离开并高升。

  《小岗村的故事》中,严俊昌曾对这一现象有过如此评价:“自从(严)德友走后,书记就从外面调进来,全是来镀金的,从这里出去后都升官了……小岗人的领导为什么就只能是从上边派进来?”

  对于村民们对“空降干部”的疑虑,2004年到小岗任职时曾遭遇冷遇的沈浩在自述中也谈到了,“刚到小岗时,群众都对我抱着怀疑的态度,在我到小岗任职之前,上级也派了一个个干部蹲点小岗,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在小岗呆多长时间。有的群众当着我的面问我,你一个省城来的年轻人,能改变小岗的面貌吗?”不过,由于后来的修路及建立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沈浩很快博得了村民的信任。

  在村民们看来,那些“空降干部”在做事的时候多多少少会顾及到自身的利益,从而影响到其对小岗村整体利益的考虑,而且干部几年一换带来的后果就是发展思路没有一个延续性。当年“大包干”发起人之一的严美昌对这一现象曾说过,一个外派干部到小岗后从熟悉环境到融入环境要花很长时间,但往往等他熟悉了,却调走了。

  “其实对于这个事情见怪不怪了”,11月11日下午,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村民在自家门口对记者说,“那些上面来的干部思路确实开阔,也能给村里拉来一些钱,但很多人来小岗并不是全心全意的,多多少少有为个人前途考虑的意思。”

  许多村民希望能让村里的能人治村,“岗人治岗”,但这一“本土化”线路也遇到一些障碍。在贴着“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标签的小岗,小农意识、宗法影子仍不时晃动,再加上集体经济的困窘及各级的密切关注,村里的本土人才如果想做点事情,困难不少。

  11月11日,曾当过小岗村村干部的严德友就对记者说,“过去小岗毕竟是一个小小的生产队,可以说户户都当过生产队长。过去那种轮流坐庄的思想延续到了现在,延续到了下一代。我1996年当村支部书记时,村里有的老一辈就对我们这些小一辈有一种不服的心态,有的人说,我们还没死,你们小一辈就上来了。他们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干部还轮不到你们做,我们这些人的脑子还很清醒,要做也是我们做。”

  而对于沈浩来到小岗之后所做的一系列事,严德友的评价是:“好在他是省里下来的,相对能超脱于各方利益,而且他能要来钱,给村民实惠。”

  在自述中,沈浩也提及了在小岗做事的难度,“说实话,我刚到小岗时也想过,给小岗争取点资金项目,工作上超脱一点,但是一旦深入到具体工作,就身不由己了。由于在回收集体资产、规划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为了大家的利益,影响了个别人的利益,在筹建‘大包干’纪念馆时,有人给我出了一些难题。晚上,独坐在房间自斟自饮,我哭了,满腹的委屈,难以用语言表达。”


钱江晚报 全民阅读周刊·深读 c0002 “空降”现象及“岗人治岗”的尴尬 2009-11-15 nw.D1000FFN_20091115_12-c0002 2 2009年11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