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6版:杭州新闻·民意大参考

文章导航

“民意大参考”走进拱墅区

旧城改造,盼能如期回迁

  昨天,本报“民意大参考”走进拱墅区,就杭州市2010年“十件实事”征集民意。15位各社区的书记主任,为自己社区的老百姓,提出了不少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

  作为杭州打造的“北秀”之地,拱墅区面临着不少特殊性问题,比如旧城改造,涉及面比较大,碰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比较多。再如,拱墅区原本属于城北的工业区,许多大型工业企业建造了宿舍房、家属房,而现在小区即将引入准物业改善管理,这其中问题也比较突出。

  仁和仓社区主任 胡培德

  旧城改造,居民盼望能如期回迁

  拱墅区旧城改造的任务比较重,丽水路、大兜路历史街区都在整治,但是回迁却可能不能如期进行了。

  仁和仓社区主任胡培德说:“我们社区的老百姓有600多户,现在分散在杭州的四面八方。因为原本说明年回迁,工程计划2年内完成,但是现在一年过去了,工程还没完全动工,如期看来是实现不了了。我们也问过有关部门,回答是‘尽快吧’。老百姓的愿望当然是政府能诚信,让他们能如期回迁。”

  而在拆迁过渡中,还涉及到一个过渡居民管理的问题。“分散在四面八方的社区居民中,基本上都离开了拱墅区,远的在萧山、余杭,甚至还有的在德清,可是对他们的服务和管理仍是我们社区,比如养老保险工作、计划生育工作等等。”

  胡培德说,比如他们社区的一个精神病人,现在在德清过渡,上个月病复发了,社区的工作人员就得赶到德清去接收和管理,不仅耽误了他的病情,也不便于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工作。“旧城改造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今后不仅仅拱墅区,整个杭州城都将大规模改造,我建议在旧城改造中,涉及到过渡居民的管理都应改由现居住地管理,方便居民也方便社区为老百姓服务。”

  拱宸社区主任 傅军

  社区招收下岗失业人员,能否有政策倾斜

  在社区的服务体系中,各方面都需要用工,目前来说,社区全额支付报酬的岗位远远大于公益性岗位。“我们社区41个岗位里有27个全额支付用工,剩下的14个公益性岗位工资中,也只有一半是政府贴钱。”拱宸社区主任傅军建议,社区在招下岗失业人员时政府能否有政策倾斜,就比如企业在招收持有就业援助证人员时就有补贴一样。有了资金基础,社区在招工时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也能保证员工的应有权益。

  而对于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傅军反映,他们与街道劳动保障站签定的劳动合同条款比较模糊,员工抱怨劳动时间长、年终奖问题、生病请假等问题,社区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建议街道劳动保障站设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完善这方面的管理,明确用工条款,这样可以规范用工制度,碰到生病请假等临时情况时,也可以马上调剂人员分配。”傅军说。

  登云路社区主任 徐鸣 拱宸社区主任 傅军

  企业自管小区引入物管要尊重民意

  “引入准物业管理是好事,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遵循居民的意愿。居民有愿望要改善环境,或是想引入准物业管理的,条件成熟了再推进。千万不能等立项试点了,才发现这个社区根本不适合引入,因为居民们都不情愿。”登云路社区主任徐鸣说,“有些居民认为,那么多年都是社区管,不想搞准物业;或者说引入可以,要交钱不行。简单说来,有些居民还不能转变观念,这样的社区引入条件就不成熟。”

  这其实和居住房的性质也有关系,在拱墅,有许多大型国有企业的宿舍房,“很多大型企业对宿舍管理的服务都是自己包下来的,现在面临着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还存在,另一种是企业已经破产了。在前一种情况下,企业贴钱自行管理,管得也蛮好,那么非要社区去把这块抢过来,却没有相应的资金来支撑,可能还不如让企业自行管理好。”徐鸣认为大型企业自己管得挺好的社区,没必要全盘推翻,引入准物业管理。

  而另一方面,拱宸社区主任傅军却认为,他们社区尽管是撤村建居后的社区,够不上上世纪90年代建房需庭院改善的标准,但是老百姓希望改善环境,有意愿引入准物业管理,条件也比较成熟,希望能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扩大“庭改”的改善面。他还建议,将来以街道为单位统一成立准物业公司,管理条件已成熟引进准物业管理的社区,“这样,配的工种会比较齐全,资金运作也比较充裕和灵活,社区之间也可以资源共享,降低准物管的运行成本。”


钱江晚报 杭州新闻·民意大参考 a0006 旧城改造,盼能如期回迁 本报记者-鲁佳-杭州新闻部-钱江晚报 2009-12-23 nw.D1000FFN_20091223_4-a0006 2 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