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天凯、傅莹、翟隽任外交部副部长
我国第二位女副外长上任
去年傅莹来浙江考察,本报做过专访 曾被评为亚洲最佳外交官
本报综合报道
中国外交舞台迎来一位少数民族女外长。昨天,国务院任免外交部、民委、海关总署等部门国家工作人员。崔天凯、傅莹、翟隽任外交部副部长。傅莹,这位从内蒙古大草原走出的驻英大使,成为继上世纪70年代王海容之后第二位女副外长。
去年本报曾专访过傅莹
本报记者去年7月曾对傅莹大使做过专访(见本报7月24日people专刊),当时傅莹作为我国驻外使节赴浙江考察团的副团长,沿宁波、奉化、台州、天台、杭州一路走一路看,用独特的外交官之眼解读浙江,建言浙江。本报作为唯一授权采访媒体一路随行。在几天的随行采访中,对这位副团长,时任驻英大使印象极为深刻。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一头银发的傅莹都显得卓然不群,女大使,少数民族大使,发言轻声细语却又重若千钧。
傅莹很关心浙江的民营企业。在去年7月回国之前,傅莹特地向浙江政府发来建议,英国的服装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这对国内的服装企业来说是一个参股、合作的机会。来浙考察之时,在紧张的考察安排中,她又特意抽出晚上休息的时间,和宁波当地的一些服装企业老总座谈,聊企业如何走出去并购的话题。
亚洲最佳外交官
去年4月,英国《外交官》杂志授予傅莹“年度亚洲外交官奖”,称赞她“以难得的坦率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充分显示了中国希望通过合作寻求和平发展,在应对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最终建立一个和谐世界的愿望。”
现年57岁的傅莹,是蒙古族人,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英国肯特大学国际关系硕士研究生;中国职业外交官,曾任中国驻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大使,是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
最近一次媒体关注傅莹,是她在2009年12月17日的英国《每日电讯报》上发表署名文章《不能说中国是“对能源贪婪”》,后被很多媒体广为转载。众多外交领域记者对傅莹最深的印象就是她擅长借助媒体平台,每每国际热点事件发生时,及时发出中国的声音,用词精准,有理有节,刚柔并济。
去年新疆发生乌鲁木齐“7·5”事件后,傅莹又第一时间在《卫报》上发表文章《Unity is deep in China’s blood》(统一和团结流淌在代代中国人血脉中),文章的开头写道“中国有一支家喻户晓的歌《我们新疆好地方》,歌词说,天山南北好牧场,风吹草低见牛羊,葡萄瓜果甜又甜……”文章回顾了新疆的历史,谴责了恐怖主义分子的卑劣行径,“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流淌在代代中国人的血脉之中,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也是中国与国际社会交往的基础。”这些词句温婉中蕴含坚定,充分展示了一位外交官的风采。
傅莹喜欢用数字和事实讲述中国。2008年3月,拉萨发生打砸抢杀烧暴力事件,随后一些“藏独”分子冲击我驻英大使馆、干扰北京奥运火炬在伦敦传递,某些西方媒体“一边倒”地歪曲报道中国。作为驻英大使,傅莹在英国政界、商界、学界、新闻界东奔西走,接受英主流媒体采访。她发表于英国《星期日电讯报》的文章《如果西方能够倾听中国》,以细腻和感性的笔触描述了她对奥运圣火在伦敦、巴黎的传递遭到干扰的心境,以数字和事实详尽地介绍了西藏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状,打动了不少西方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