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5版:本地新闻·科教

“捣蛋生”怎么教?来自教学一线的真实故事写成书——

班主任要“读懂学生”

  学校每个班几乎都有一两个“捣蛋鬼”让老师头疼,这样的学生怎么教?每个老师都在琢磨。日前,杭州上城区五位班主任合作写了一本书,叫做《读懂学生——班主任有效管理的六大艺术》,记录了很多真实案例,主角就是这些个性非常强的学生。

  “永久封存”的检讨书

  杭州服装职业高级中学的张慧老师,记录了这么一个故事:某天课间操后,学生小A放在教室里的午餐费不见了,经过排查,学生小B有可能拿了小A的钱。怎么办?小B是一个自尊心特别强的孩子,如果直接问她,可能会造成师生对立,甚至导致小B“破罐子破摔”。

  张老师想了一个办法,她要找小B谈一次话,为了避免其他学生怀疑,她找了七八个同学面谈,谈话时间长短与小B相似,还特意把小B排在谈话顺序的第三位。

  一番开场白后,小B有些紧张,眼睛不敢看老师,张老师说:“可能是我们班有人把钱给‘借’去了,如果真是这样,希望她能向我坦率承认,老师不希望班级里出现一个‘贼’!” 小B想了许久,掉眼泪了,“小A的钱,是……是我‘借’了,想去交午餐费,因为爸爸昨天没有给我钱。”

  接下来,张老师告诉学生,小A的钱是值周老师巡视教室时发现掉在地上,捡起来后上交了。一场风波平息了。张老师让小B写了检讨书和保证书,封在一个信封里,在小B毕业时,张老师把这个信封还给了她,很多同学还以为,张老师给了小B一个礼物呢!

  老师和学生一起“改正”

  天长小学陈凯老师写了这么一个故事:小C是个调皮的孩子,上课总喜欢做小动作,铅笔、橡皮、直尺……所有的东西都能成为他的“玩具”。陈老师屡次劝他,他屡次表示要改正,却经常反复。

  有一次上课,小C又玩橡皮了,陈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走近他,用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课桌,小C把橡皮放进了铅笔盒。可半节课后,小C又在玩橡皮了,陈老师火起,快步走到他身边,一把拿起橡皮,“啪”地扔向了窗外。所有的学生都吓呆了,小C流下了眼泪。

  第二天,陈老师把小C叫到办公室,拿出一块包装精美的橡皮说:“昨天上课时,你做小动作,老师很生气,把你的橡皮扔了。你有错,老师也有错,我们都要改正。老师的改正是向你道歉,并赔你一块新橡皮,老师希望你也改掉上课做小动作的坏习惯。”

  下午第一节课,陈老师走过小C身边,发现他的铅笔盒关着,表现也非常好,发言也积极。课后,一个发现让陈老师惊讶,小C的橡皮下压着一张小小的纸,上面写着“我没有做小动作”,下面整整齐齐地画着方格,当天所有课程后都打着“√”。

  陈老师很感慨:“小C读懂了我对他的理解和信任,我也读懂了他对我的理解和信任。” 

  老师要多读学生喜欢的书

  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施光明说:“孩子的想法,跟我们大人不同,作为教育者,要教育好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当家长的也一样。”

  在日前举行的新书首发仪式上,作为作者之一,始版桥小学校长梅升君说,做老师的,特别是做班主任的,要做学生的“指路人”,“班主任要有一颗爱心,助人的心。”

  这本书是上城区去年推出“金穗”计划后,独立出版的第9本书。上城区的老师明白一个道理,教育是创造的艺术,老师只有博览群书、学以致用,才能读懂学生,真正成为“人师”。

  今年上城区推出了首届针对老师的“读书节”,评出了老师们最喜爱的十本好书。杭州宗文小营实验学校的语文老师肖黎说,当班主任很忙,但看书的时间还是不能少,老师什么书都要看,包括漫画书。肖老师说自己一年要看五六十本书,很多书是她的学生喜欢看的,“知道自己的学生在看什么,关注什么,我才能更好地读懂他们。” 


钱江晚报 本地新闻·科教 a0015 班主任要“读懂学生” 2010-05-01 nw.D1000FFN_20100501_2-a0015 2 2010年05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