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艺术家: 我们是来接受公众审视的
去过世博园的游客大概已经看到在世博轴展示的20件雕塑作品,这其实是法国密特朗艺术中心献上的“世界的艺术国际雕塑展”,而作为赞助方的马爹利也依然要将对艺术的追求延续到此,世博会结束后其中9件作品会永久留下。
“上海世博会是人与城市的有机结合,沿着世博大道的这些作品通过象征和隐喻,告诉我们现代人的需要。”这是这个副题为“交叉小径花园”的展览的期望,而名字直接源自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小说。
“任何东西都不能与人和自然对立,沟通和团结也是这些作品的主线。”策展人Ami Barak说,每个人对环境都有自己看法,所以交由艺术家表现,也交给观众自己理解。
隋建国在谈到作品《梦石》时说:“当时在世博园工地上拣了块石头,用铁丝网结构将其放大。这是中国第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是艺术家的聚会。当初还在想世博局是否接受,其实做这个是因为看到了上海这些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建华《延伸的空间》,也被称为“鄂尔多斯之针”,由一根钢针构成,立在水泥地面上,在其顶部安装集束灯光。夜晚灯光直冲天空,看上去似乎延长了钢针长度,针管内隐藏的摄像机每天拍摄天空景象,拉近了人和自然及城市的距离。“没有特别为什么而做,之后直接交给策展方。公共艺术很特别,需要互动,交流方式更广,空间更大,是很好的交流平台。”
不少艺术家把这次展示当成自己接受公众审视的挑战。“公共雕塑老被当成标志性的东西,但这只是形式不是目标,关键是让观众有所思有所感,思考对城市美好的意义。很多人看重造型,但内容大于造型。比如说很多中国人认为威尼斯又破又旧很失望,但实际上这个城市每个角落建筑意境不同,值得体味。”沈远的作品像个鸡蛋,意味着雏形,就是生物最初的形象。
“做公共空间装置,可不是在美术馆,而是面对普罗大众,有挑战也很高兴。”在黄致阳看来,艺术也能被消费,可以很贵族,或者什么都不是。艺术家也在生产东西,它一旦被生产出来,意义也就延伸了,“我就是像工匠一样制造了它,现场安装,然后等待大家共鸣。”
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