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连跳”,何处觅休止符
董碧辉 本报评论员
“朝仓不是跳下去了吗,唐塔也跳下去了,所以请你也跳下去吧”,这句日本电影《追捕》里的著名台词,竟然成了一家在中国大陆的台资企业的写照。
富士康,八连跳。这里的跳不是跳大神,不是仙人跳,而是跳楼,是跳出三界外,不在生命的轮回中。2010年以来,不到半年时间富士康就发生了八起员工跳楼事件,闹得富士康要请五台山的高僧来做法事。一场法事,能为八连跳划上休止符吗?
不问苍生问鬼神,也许这就是富士康的企业文化,不过不断有员工跳楼的富士康,恐怕只有企业,没啥文化。根据《南方周末》记者深入调查,富士康内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员工关系冷漠,企业对员工的精神生活关注不够。员工与员工之间,不过是熟悉的陌生人而已。平均每天工作10个小时的员工,中间只有1个小时的午饭休息时间,有的还要长期加班3个小时,以至于有员工甚至希望有人能踢他一脚让他休息个5秒钟,以至于员工们普遍羡慕工伤休假的同事。就是在这样高强度的劳动下,富士康还要搞所谓的“陷阱测试”,管理人员从你的桌子上拿走一个部件,如果你没发现,那就要受到处罚。在体力和精神支撑都到了极限的富士康员工们,终于疲惫得不想再活,面朝水泥地,决绝一跳。
一家企业里面有很多种交流方式,可以通过语言,可以通过表情,可以通过姿态。那些讷于言敏于“跳”的富士康员工,他们的黯然一跳也是一种绝望的交流,可惜富士康对于这种交流的反馈就是做一场法事而已,管理者这样就能心安了吗?管理者心安了,员工能心安吗?
那些跳下去的富士康员工都有一颗年轻的心,有的20岁不到,有的20出头,正是青春逼人,多姿多彩的年纪,可惜却如流星般陨落。他们有的是出来打工的农民工二代,有的是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毕业生。可是他们的活力被禁锢,思想被麻木,他们进入工厂,成为了工厂里一台台高效转动的机器。他们像碎片一样活着,像钟表一样活着,像《摩登时代》里的卓别林一样活着,估计做梦都在插针机上插针吧。他们成为机器,是因为工厂里需要的就是机器。恐怕不只富士康,不少劳动密集型的企业需要的都是性价比超高、干活时间超长的劳动力,而不是有思想、有个性的人力。深圳将月最低工资调高到900元,富士康就感到难以承受,将工厂大举迁往山西太原和河北廊坊,这两地的最低工资分别为720元和750元,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这样的企业会有什么样的劳动力需求,这样的需求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劳动制度,指望他那里的员工累了就休息,还能泡杯咖啡发会儿呆,可能吗?可以吗?
八连跳,是企业的悲哀,也是产业的悲哀和社会的悲哀。这样浓重的悲哀,一场法事绝难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