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4版:相约世博·现场

每天要接待5万人次 中国馆究竟有啥看头

馆长教你读懂“东方之冠”

  据新华社

  

  

  每日接待能力约5万人的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究竟蕴含着哪些亮点?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馆长徐沪滨、中国馆常务副馆长钱之广,在13日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详细解读了这座大红色斗拱形建筑内的奇珍异宝和高新科技看点,引导参观者看懂“东方之冠”。

  据了解,自上海世博会开园以来,中国国家馆一直实行预约参观方式,目前实行的是每日晨间开园时向游客手工发放预约券。截至5月12日,中国馆共接待参观者977426人,其中国家馆共接待观众460815人,其余为省区市馆游客。

  三大展区贯穿“水元素”

  钱之广说,中国国家馆内部展示空间分为三层:第一展区,位于49米处,名为“东方足迹”,面积8553平方米,是一个“综合展示层”;这一层的展项内容以时间为线索,涵盖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当代,过去和未来。

  他提示说,观众从等候区进入中国馆上行电梯,最终抵达第一展区的全过程,模拟了火车车厢内的场景,寓意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乘坐火车进城,融入城市化大潮。

  第二展区位于中国馆41米处,面积3353平方米,名为“寻觅之旅”。参观者通过乘坐轨道车,可以了解中国城市营建的智慧,也称为“体验展示层”。

  第三展区位于中国馆33米处,面积3392平方米,名为“低碳行动”。钱之广介绍,这是一个“专题展示层”,聚焦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战略。

  两部主题电影交替放映

  钱之广说,参观者抵达第一展区,首先步入的是“序厅”区域,这里以“倒挂城市”装置为核心设计,观众可以通过仰视各种视频画面,充分感受中国城市的发展快节奏。

  紧接着,观众可以进入中国馆的第一个核心展项——主题电影放映厅。钱之广解读,放映厅内有三面长22米、高7.5米的折幕,一个半径为24米的穹顶幕,它们共同组成了富有“沉浸感”的观影环境。

  据了解,影片《历程》和《和谐中国》在此交替播放,长度均为8分钟。《历程》由陆川执导,《和谐中国》则是郑大圣的作品。

  钱之广说,两部影片各有特点,又不约而同地通过宏大的场景和温馨的细节,折射了中国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反映了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和企盼和谐的美好追求。

  演绎5000年灿烂文明

  徐沪滨说,中国5000年文明长河中积淀了无数智慧,它们对于未来中国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次中国馆在展示古代文明方面,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历史与未来的结合,以“创新”和“传承”为核心主题来演绎历史。

  在第一展区“智慧的长河”区域中,馆方利用现代投影和三维动画技术在一幅长128米、高6.5米的折幕上再现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原汁原味地保留原画风格和内容的基础上,多媒体版的《清明上河图》进行了大胆创新,为画中人物设定了各种动作姿势。细数图中活动的人物,日景中多达691人,夜景为337人,他们举止各异,栩栩如生。

  与这幅鲜活的《清明上河图》相对应,在“文明传承”区域,展示了全国数十家文博单位出借给中国国家馆的40件珍贵文物,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国家一级文物,分为金属冶铸、丝绸染织、造纸印刷等八个主题,采用幻影成像配合文物实物的方式进行展示。

  展示中国城市发展之道

  徐沪滨说,中国城市发展的智慧主要体现在人与人相处的智慧、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上,归结起来就是“和谐”两个字。

  据其介绍,在中国馆展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其目的是为中国未来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为城市化所带来的种种挑战,提交“中国式的回答”。

  在高科技展项的选择上,中国馆力求以科技承载文化,以科技传播主题。

  据介绍,在第一展区,中国馆试验在室内种植“绿色超级水稻”,以其抗病、节水、节肥和高产的几大特点凸显农业高科技的推广,反映未来可持续的城乡互动。而在“低碳行动”展区,展出了已在我国内蒙古地区进行规模化运用的“微藻制油”技术;我国自主创新的“仿生概念车”和充电后一次可行驶135公里的纯电动能源车等;以及,在我国海南岛已推广应用的光热发电技术等。


钱江晚报 相约世博·现场 a0014 馆长教你读懂“东方之冠” 2010-05-14 nw.D1000FFN_20100514_4-a0014 2 2010年05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