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8版:科教·会客厅

文章导航

浙江省科协、钱江晚报、浙江在线共同主办的科学会客厅第三讲 请来原国家救援队领队徐德诗研究员,面对今年地震频发,会不会进入地震活跃期的话题 他认为,没人能够控制自然之母,但我们可以做好应急措施——

地震逃生方式要与时俱进

  本报记者 林丹 整理摄影/黄佳健 

  

  

  海地、智利,汶川、玉树……废墟令人心痛,有个段子在网上流行:地球已被调成震动模式……

  地球真的调成了震动模式?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上周六,在浙江省科技周开幕之际,浙江省《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浙江省科协、钱江晚报、浙江在线联合主办的“科学会客厅”2010年第三讲,请来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理事、原国家救援队领队徐德诗研究员,他曾多次赴国内外地震现场,参加组织应急救援。

  400多位读者的心情相当迫切又不专业:“我们住在30楼,如果遇上地震,是不是躲在桌子底下?”

  杭州市户外应急救援队的成员,当天在清凉峰拉练,他们特地派来王磊代表向徐德诗请教:“专业救援志愿者怎么培训?”徐教授用一系列精心制作的PPT来回答。

  发生在人口稠密区多了 但并未进入活跃期

  最近,不少人问,地球是不是进入了地震活跃期?

  他们的理由是:自2009年7月至今,9个月内全球7级以上地震共发生24次,平均每个月达到了2.6次,高于以往百年的1.6次的平均水平。

  我认为,用9个月的平均数字与百年平均数据比较,不合理。

  根据统计,从上个世纪到现在,全球每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次数在18次左右;2000年~2009年这10年中,发生7级地震的平均次数是每年18.6次;2009年的数据,没有突破,这说明目前还处于地震正常发生的状态。

  近年地震,直接发生在人口稠密地区的多了起来;并不是说它的发生次数、频率增加了。 

  其次,媒体与通讯的加速,公众忧患、防灾意识的增强,也让地震信息广为人知,使得我们印象中地震频发。

  与海地死伤惨烈相比 智利地震为何损伤小

  智利的地震8.8级,从它的震级大小来说,是我们人类记录的第7大地震。而海地地震是7.3级地震。从能量来说,智利8.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几乎相当于海地太子港7.3级地震的500倍。 

  然而,智利地震死亡人数约800人,受灾人数约200万;海地地震死亡人数却超过22万人,受灾人数约150万人。从平均水平来说,每万受灾人口当中,智利每万受灾人口死亡人数4人,海地每万受灾人口的死亡人数却达到了1456人。

  这是为什么?

  一是,两个地震的震源深度不同,智利震源深度59.4公里,而海地震源深度仅约10公里。中国清朝的康熙皇帝对此就有认识:深则震虽微而所及者广,浅则震虽大而所及者近。正是这个意思。

  其次,智利建筑抗震性好。曾经有媒体报道,一位在智利遭遇大地震的美国青年曾经回忆,地震时,楼房晃动中,可以看到人行道,可见震动幅度非常大,但这样的房子,还是没有倒塌。也有中国留学生向媒体表示,地震时他下意识地往外跑,可街道上的广播却要求居民们回到房间里去,因为他们认为房子可以抗震,反而比空旷的地方安全。

  智利地震中,也有倒塌的楼房的,但一幢楼里,救援人员一次救出79人,因为智利的房子采用了抗震设计。即使倒塌了也留有空间,有这个空间,人就可以存活了。

  “没人能够控制自然之母,但是我们可以做好应急措施,将损失最小化。”这是智利人信奉的一句话。智利的中小学生,每周要进行3次疏散演习;街头随访居民,他们人人都知道,地震来了要躲在立柱旁和内承重墙旁。

  跳楼逃生不可取 但不是很绝对 

  地震了,方法得当,我们就可能避险逃生。

  但是,有一点需要提醒:地震的时候,别急着跳楼。事实上,很多地震中的伤亡,都由跳楼产生。

  1994年,台湾海峡发生7.3级地震。距离震中160公里的漳州,无一伤亡。我们去现场调查,发现有所小学正在装修,教学楼外的脚手架上,堆满了砖头、瓦块;地震时,砖头瓦块噼里啪啦往下掉;可小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等到砖头、瓦块不掉了,才有次序地逃生。而距离震中180公里的广东汕头地区,却有约800人受伤,4人死亡,其中伤亡者大多是小学生,是因为老师、学生缺少避震知识,乱跑乱挤、无序蜂拥、互相挤压、践踏而造成的悲剧。

  汶川地震时,西安的地震死者,全是意外死亡——5人跳楼身亡,其中4名是学生。

  所以,我必须提醒大家,地震时候,跳楼绝对不是一个好的方法。

  但是也有特例:汶川地震时,什邡市洛水二小的5年级女生廖桐,发现走廊里学生拥堵无法逃生时,带领十几个女生从露台跳到树上、滑到地面上逃生成功;映秀镇11岁的女生康洁,从6楼上跳楼逃生,当时,她有两个选择:跳到一边的菜地上,或者另一边的水泥地上,她选择了柔软的菜地。

  所以,地震时,首先是沉着冷静,实事求是地选择逃生方法。

  躲还是逃 不同位置选择都不同

  地震来时,我们是躲是逃?

  以今天的报告厅为例,不同位置的人有不同选择。

  (听众:我年纪大,又坐在中间,时间不允许我逃出去,我就要赶快躺在地上,这里有桌子,还可以挡一下。)

  躲,应该躲桌子底下还是躲在桌子旁边,从现场观众的调查来看,旗鼓相当。

  这需要我们做一个防震知识的更新。

  美国国际搜救队长道格卡普的经验证明;不要躲在桌子、床铺下,而是要以比桌、床高度为低的姿势,躲在桌子床铺的旁边。   

  我们躲在桌床下的经验,来自于1966年邢台地震。当时,地震发生地绝大部分是土坯房、平房,屋顶结构比较轻,桌子、床铺可能起到承载屋顶和土墙的作用。而现在,我们所住的是钢筋水泥结构的高楼,如果屋顶倒塌,普通的桌椅板凳远不能承受这样的压力。所以,我们的避险逃生也需要与时俱进。

  同样,开车时遇到地震,也要赶快离开车子,很多地震时在停车场丧命的人,都是在车内被压死的,在两车之间的人,却毫发未伤:强烈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停车场,千万不要留在车内,以免垮下来的楼板压扁汽车,造成伤害;应该以卧姿躲在车旁,掉落的楼板压在车上,不致直接撞击人身,可能形成一块“生存空间”,增加存活机会。

  专业志愿者越多越好 结构工程师胜任救援队长 

  我们现在最缺少的是什么?最缺少的是懂得紧急救援的志愿者队伍,如果一个街道、一个社区能够拥有这样的志愿者队伍的话,那就功德无量了。因为地震等突发事件,发生的地点是不确定的,如果当地有一支自己的志愿者队伍,就可以率先发挥作用。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救援队的数量、志愿者的数量都远远比我们要多。在德国,紧急救援队全部来自志愿者,每万人中,志愿者达到280人;一旦需要紧急救援,紧急救援队就能在30分钟内到达现场。 

  我们国家的紧急救援队成立于2001年的4月27日;到目前为止,只有28个省组建了省一级的救援队。 

  一支紧急救援队,它和其他的救援队有什么区别?它的特点表现为急、难、险、重。急是救人,难就难在创造空间难,险就险在随时可能出现新情况,重就重在我们专业队伍承担的是重要的任务和重点地方的任务。

  紧急救援队的任务,是从废墟底下救人。以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为例,队伍中不仅要包括搜索人员、营救人员,还要包括医务人员、通讯专家、装备专家等。 

  在很多支救援队中,特别是国际救援队中,救援队长往往由结构工程师担任。不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很难开展救援。 

  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三天,都江堰中医院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先期到达的救援队在救援被压的老教师时,发现他的一条左胳膊、左腿压在里面;余震不断发生、废墟上的钢筋随时可能掉下来。

  这位老先生自己提出了要求:截肢吧!医生正准备截肢的时候,来了两位结构工程师:“先别截肢,可能有机会完整地救他出来。”在他们的指挥下,救援人员花了3个小时终于把这位老教师在废墟下完整地救了出来。这就体现了结构工程师在紧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 

  成为紧急救援志愿者的条件很简单:首先,要有强烈的紧急救援事业心,我们在阿尔及利亚救援的时候,就有一个志愿者连续6天6夜和我们生活在一起,跟我们一起开展紧急救援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第二,身体好;第三,要有专业特长。 


钱江晚报 科教·会客厅 c0008 地震逃生方式要与时俱进 2010-05-19 nw.D1000FFN_20100519_2-c0008 2 2010年05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