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兰芳:曾经破碎“船王梦”
本报记者 张妍婷
凌兰芳,丝绸之路集团董事长。“你听说过哪家做丝绸的企业做成巨大的?没有。但几乎每一个船王身价都超过百亿”。
“凌兰芳”这个名字被人所熟知,是因为在国有企业改制后,他带领“4050(40岁、50岁的下岗人员)”部队奋勇创业。其实在丝绸这个传统产业呆了35年的他,上世纪90年代中旬曾奋勇进入过海运、铁路、能源等行业。
“我的故事,就是市场经济演变的一个过程。”凌兰芳承认,船王梦至今仍然萦绕。“当时我们企业钱不多,而这些行业的投入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
惨痛海难,中断“船王梦”
上世纪90年代初,凌兰芳在一家国有企业担任负责人,从事丝绸和物资经营。浙江是能源小省,企业都很缺煤、钢铁等资源,凌兰芳当时看到这个大商机,主导公司和浙江海运共同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他们花巨资向温州海运公司买了条万吨海轮,做起了运输生意。“当时民企还不被允许进入海运行业,我们虽然规模不大,总算是国有企业。当时想想,应该‘钱’途一片光明。”凌兰芳笑着说。事实证明,他们对垄断行业的“行规”了解得太少,想得太简单了。
有一次,船靠码头,港口说没有位置,结果船在外滞留一周,损失几十万。“一会儿在整修,一会儿有安全问题,一会儿又没有位置……那些拒绝我们的理由都是正当的,你也没办法去查。只能协调再协调,忍耐再忍耐”。
“好几次我都差点给人跪下”,凌兰芳擦了擦镜片,“你不知道,那时候物资有多缺,市场有多大,只要能做生意,赚钱完全没问题。”
成为船王,曾是凌兰芳一个美丽的梦想,但这个梦只做了16个月,就戛然而止。
1995年的一个晚上,大雾,“浙海八号”万吨轮与山东“鲁海302”轮相撞,满载煤炭的大船沉没,12名船员丧生,凌兰芳的“船王梦”彻底破碎。10年后,他写了《海难十周年记》,心中阴霾一直没退去。
进入垄断业,千万别蛮干
除了海运,凌兰芳还接触过钢材行业、铁路运输业,最后都无奈终止。
如今,凌兰芳是丝绸之路集团的董事长,企业规模不大,利润渐薄。但非公经济新36条的出台仍让他激动不已:“这扇门终于向民资打开了,我有钱一定还会进,但因为曾闯进去过,所以不敢擅闯。”凌兰芳说,垄断行业的投入是无底洞,民资几个亿算大了,但很多行业你即使手上有几十亿,扔进去也就像石沉大海。
凌兰芳说,做丝绸,再苦再累,只要市场能接受,消费者喜欢就行。而进入垄断行业,你可能会找不着方向,要打交道的部门单位实在太多。“首先要进入,傍央企,利用他们的人才、领域准入和关系网,同时用民企的决策机制、观念,相得益彰,千万别单枪匹马蛮干”。
“我曾经吃了无数苦头,说也说不出,说也说不完,但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再进去。”凌兰芳说,这就是“玻璃门”后的诱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