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6版:时评

“误会”记者,难道只是“粗人”所为

  伊春空难,让我们震惊。就像发生在马尼拉的悲惨事件一样,对同胞的逝去,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都让我们低下头颅,都在我们心中刻下难以磨灭的伤痕。我们关心那些死难的同胞,我们也关心事件的真相与细节,关心这样的灾难如何避免,这样的人祸如何杜绝。

  可这种关心的渠道有时候会被粗暴地掐断。在伊春市殡仪馆附近,接连发生四起采访记者遭警察扣留事件。事件发生后,在当地采访的十余家媒体记者,要求警方释放4名记者。随后,伊春市宣传部门和警方就此事公开道歉。宣传部长称扣押记者是误会,公安分局长自称刑警出身,“是个粗人”。

  事后称误会,事前就难说了。当那些警察口里喊着“抓的就是记者”、“把这个记者抓起来”,把记者“按着脖子,反扣双臂,塞进警车”时,这怎么能说是“误会”?到底误会了啥?误会记者会扰乱社会秩序?误会记者扛着炸药包还是拿着手榴弹?这样的误会还真不少,8月6日,两名在吉林桦甸采访洪水灾害的记者遭当地警方扣留调查,事后当地宣传部门称完全是“误会”,在“误会”的旗号下,一些采写监督报道的记者屡屡被抓、被扣、被跨省通缉。这样的误会当然不是巧合,实属有意为之。

  因为在这些人眼里,有些事情本来可以是一个句号,但是记者老想把这个句号变成省略号或者问号,这让他们相当不安。比如说,某地出现了一起漏油事故,付出了一些代价,事态终于得到了控制,漏在海上的油捞回了不少,于是就可以开庆功宴了,于是就可以开展表扬与自我表扬了,一项本来非常重大的事故将以一个圆满的句号结束。他们会欢迎老爱提那些不招人待见的问题的记者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故?出了什么疏漏?谁该为此负责?对于这些问题他们没情绪回答,只好拿出“误会”记者的精神和行动来。

  误会是怎么产生的呢?因为俺“是个粗人”。公安局长若是个粗人,那不知道是怎么办案的,要知道现在的罪犯们可精明得很哪!您说自己是粗人,请问粗到什么程度?脖子粗还是脑袋粗?比菲律宾警方还粗吗?是个粗人,就可以随意抓人?不对,不是随意抓人,而是定向对记者实施爆破,这样看来,粗中还有细啊!

  当我们的香港同胞在马尼拉遭遇横祸,我们的香港警察想去调查事件真相时,却遭到了菲律宾方面的阻挠,别向这些人学习,好吗?

  相反,所有的“粗人”们都该好好学习8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他强调,要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和问责制度,要更加重视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要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进行曝光。只有对灾难进行反思,进行监督,进行追问,我们才能尽量防止下一滴死难者家属的眼泪滴下。


钱江晚报 时评 a0016 “误会”记者,难道只是“粗人”所为 2010-08-30 nw.D1000FFN_20100830_8-a0016 2 2010年08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