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箱规划”是“野蛮拆迁”病根
薛世君 本报特约评论员
江苏常熟湖苑五区的居民们从当地媒体的一则通告上“突然”得知,自己未满10年的房屋,将在15天内被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这次涉及34万平方米的土地、800多名住户的拆迁,据说为的是实施“琴湖片区综合改造”工程,建成常熟未来的“休闲商务区”,法律依据是“公共利益”。(8月2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
围绕拆迁一事,目前最受争议的地方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公共利益”之名,行商业开发之实;二是拆迁补偿标准太低。从常熟湖苑五区的拆迁补偿方式来看,不管是“产权调换”,还是“货币补偿”,两种方案居民均不满意,有人形象地说这就像“你把我的轿车没收了,换给我几辆自行车”。至于打出的“公共利益”旗号,更像是一句梦话,完全不靠谱——“琴湖片区综合改造”工程是一个集商务活动、商业服务、文化娱乐、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休闲商务区”,属于不折不扣的“商业开发”,明摆着的“商业开发”,怎么就成了“公共利益”?
可以说,常熟湖苑五区几乎就是“野蛮拆迁”的一个标本,会不会出现“暴力拆迁”尚未可知,单其从规划到拆迁的过程就透着一股子“拆你的房与你无关”和“拆你没商量”的荒诞和霸道气息,几乎集纳了拆迁问题的典型病症,尤其是规划的变更无常,以及“暗箱规划”。
2005年之前,湖苑五区的土地规划在15年内都是住宅;2005年,该地块从住宅用地变成了公共设施用地;2009年,又把这片区域的土地用途更改为商业办公用地。数年之间,这块土地的规划方案就像娃娃脸一样变化无常,在住宅、公共设施用地和商业办公用地之间左右腾挪,规划部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仅规划变更频繁,而且是“暗箱变更”,在这三次规划变化期间,既没有通知相关住户,也没征求他们的意见,只是在限时15天注销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时,才在媒体上“突然”得知这个消息。
翻找拆迁的病根,必须上溯到规划环节。其实很多拆迁问题,都是由城市规划朝令夕改和“闭门规划”造成的。很多地方,刚建好没多久的高楼、小区就因为规划的变更而惜遭拆迁,常熟湖苑五区,居民就刚住了不到10年。此外,居民往往是最后获知拆迁消息的一方,等到推土机开到了门口,才知道脚下这片土地老早之前就被“规划”给了一个开发商,面对“晴天霹雳”式的拆迁通知,居民几乎没有任何提前介入规划、影响规划的机会,再加上拆迁主体和补偿主体的错乱,除了一些极端的悲情举动,居民也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和方式。
具体到常熟湖苑五区,我们几乎可以断言,过低的拆迁补偿标准不会改变,而且如果居民“以卵击石”抵制拆迁,那么蔚为壮观的“野蛮拆迁”招数——威胁业主、拆迁“株连”、停水停电放蛇、打人伤人、偷偷摸摸拆迁……说不定还会出现“误拆”——就很有可能被“择优”选用。这些惯用的野蛮伎俩一再上演,而且屡试不爽,说白了就是拆迁制度止步不前,权利救济长期缺位。本应受到法律和制度保护的公民住房,说不定就会因一场“误会”而荡然无存,这才是最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