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1版:新闻人物

文章导航

深圳创新密码

  本报记者 王曦煜

  

  30年,深圳沧海桑田。

  这个30年前的小渔村,如今已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列。而立之年的深圳,仿佛站在一个路口,回望过去,展望将来。

  1979年3月,国务院批准将广东省宝安县改为深圳市,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市划出327.5平方公里试办经济特区。当时的美国《纽约时报》惊叹,“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从此,深圳开始艰巨而光辉的前行之路。

  此后,一种决绝的自信和开创的精神就一直沉淀在深圳的脚步中。1981年任深圳市委第一书记和市长的梁湘曾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什么都不怕,千秋功罪,让后人评说吧!

  30年过去了,我们这些后人看到的,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深圳。2009年深圳市本地生产总值达到人民币8201.23亿元,比1979年增长979倍,年平均递增25.8%。现在的我们很难想象,30年前的深圳只有2名工程师:一个是兽医,一个是拖拉机修理工。而如今,深圳已拥有了科技人员25万人。

  30年间,深圳人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一次次突破旧观念的束缚。在深圳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很多第一:1983年7月,新中国第一只股票由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深圳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先行者。此后,深圳落下了新中国建国后土地拍卖第一槌,土地拍出了106万元,当地房价第一次飞涨。同一年,《深圳市临时工社会保险试行办法》为外来工提供了做梦的资本与保障。任正非、王石、潘石屹等人从这一年开始了他们各自的现代企业梦,就是这些人,后来创造了华为、万科等大名鼎鼎的企业。

  多年以前的深圳,曾创下“三天盖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曾流传过“时间就是金钱”的名言。不过现在三十而立的深圳,在没有了特区优惠政策的庇护下,将何去何从?

  在30年的节点上,也有学者对深圳的未来表示怀疑。叶檀在《特区三十年,深圳的彷徨!》一文中说,“当市场化不再成为某个城市的特权,深圳的特殊政策反而成为前行的桎梏。这座本应更加开放的城市开始自怨自怜,甚至显露出官僚主义的弊病,在某种程度上既丧失效率又丧失公平”。

  但是,对于深圳的未来,日前深圳市委书记王荣给出了答案:深圳将在新起点上“走出一条新路”。王荣说,守摊子是没有前途的,深圳应该再创新业。创新是深圳之魂。未来深圳三大支柱产业将是更具创新的“新能源、互联网和生物医药”。

  30年的无畏前行,让创新的基因深入了深圳的血统。在美国《商业周刊》今年公布的“2010年度全球科技企业一百强”排行榜单上,比亚迪和腾讯这两家深圳的企业跻身前十强。在未来,深圳或许将崛起更多的创新企业。

  深圳是个特别的城市,从这个城市流行的音乐就可见一斑。上世纪80年代,周峰的一曲《夜色阑珊》让他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第一代巨星,吸引了内地无数青年奔向这个“夜色明亮”的城市;30年后,深圳诞生了陈楚生、周笔畅这些原创型歌手。这个以经济著称的特区,另类而原创的歌声,似乎让我们听到了这个城市的密码。

  走过30年的深圳,几经风雨。如今的深圳,已经不再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而立之年的他,可以挺起腰板前行,因为这个城市的未来,就在那些创新者的手中。


钱江晚报 新闻人物 c0001 深圳创新密码 2010-08-30 nw.D1000FFN_20100830_3-c0001 2 2010年08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