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8版:本地新闻·人物

文章导航

20位首届“浙江孝贤”昨受表彰 他们是现代孝道的社会样本,更是现代浙江的孝心榜样

他们,完美书写“孝贤”

  “百善孝为先”,今年8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浙江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等多家单位推出了感动浙江的“孝贤故事”征集活动。两个月来,一个又一个动人的孝贤故事被一一发掘,经过读者们的积极投票评选,昨天,来自全省各地的20位首届“浙江孝贤”正式出炉。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这些感人故事的主人公受到了隆重的表彰。

  “孝”,是一个会意字,上为“老”字的一半,下部是跪着的孩子。字面上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孩子扶着老人走路,这实际上就是行孝的具体表述。昨天,胸挂红花、身佩绶带,站上领奖台的“孝贤”们,则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孝的真正内涵。

  他们是现代孝道的社会样本,他们更是现代浙江的孝心榜样。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些平凡而感人的故事。

  “背”着妈妈去上学

  在绍兴上虞,16岁的小姑娘曹秋芳被人们称颂为“现代孝女”。4岁开始照料瘫痪的母亲,7岁坚持“背”着母亲上学,从小学到初中继而进入高中,曹秋芳用她稚嫩单薄的肩膀扛起了照顾母亲的重担。其中的艰难,让无数人动容落泪。

  1994年7月,秋芳出生才满两个月,母亲因一次手术意外,引起压缩性椎管斜直,卧床不起。后来父亲外出打工,照顾母亲的重担就落在了4岁的秋芳身上。

  7岁那年,秋芳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带着妈妈上小学。每天清晨,当别的孩子还在睡梦中时,秋芳就一骨碌起床,洗衣服、做早饭、搞卫生、给母亲喂早饭。安顿好母亲后,她才匆匆扒上几口出门去学校。13岁时,她又“背”着妈妈进了初中。上高中了,秋芳仍义无反顾地“背”着母亲上学。

  秋芳的孝行感动了上苍,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奇迹发生了:2009年2月12日,母亲竟能下床,缓慢行走几步了。小秋芳说:“我永远不会放弃妈妈!我与妈妈患难一体,我到哪她就到哪,即便今后我上了大学!”

  贴身照顾瘫痪母亲11年

  在杭州拱墅区老人公寓,住着一对特殊的母女——83岁的老母亲和女儿黄菊花。83岁的老母亲全身瘫痪在病床上躺了11年,女儿黄菊花就照顾了她11年。

  老母亲是2007年搬进老人公寓的,为照顾母亲,黄菊花也一道住了进来。她没有雇护工,所有的事情都亲自动手。因为瘫痪,母亲的嘴没有咀嚼功能,不能吃硬的东西,黄菊花就天天给她煮入口松软的食物。母亲每次大小便失禁,黄菊花都要给老人换尿不湿、擦身,把她打理得干干净净。每天晚上,只有看到母亲安详入睡了,黄菊花才安下心。

  很多瘫痪的老人,因为常年不动,身上很容易长褥疮。但这些年来,黄菊花的母亲没有生过一次褥疮。

  11年里,黄菊花把自己每月的退休工资都花在了老母亲身上,没去逛过一次西湖,也没真正休息过。

  替友行孝半世纪

  1962年5月,24岁的奉化青年应俞斌不幸患肝癌晚期。临终前,他含泪把照顾双亲的最后心愿托付给同单位的哥们李国兴。快50年了,李国兴始终牢记这个嘱托,尽心尽力孝敬好友的双亲。

  已经89岁的应奶奶说:“儿子(指李国兴)和儿媳一直侍奉在我身边,从来就感觉不到是外姓人。现如今他们两口子也是70多岁的人了,还是一如既往地照顾我。”

  邻居们表扬说:李国兴一家老少对老太太的好是有目共睹的。邻居们早就忘了他们不是亲生母子。

  半个世纪了,李国兴从年轻的小伙子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他说:“我的孩子们还年轻,他们会接过我们手中的接力棒,一起照顾老奶奶,为她养老送终。”


钱江晚报 本地新闻·人物 a0008 他们,完美书写“孝贤” 2010-10-15 nw.D1000FFN_20101015_2-a0008 2 2010年10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