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h0010版:杭州新闻·有话大家说

个人信息,泄啊泄就习惯了

  肖菁

  

  

  一切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老潘从社区领到老年卡的第二天,就在家中接到了某医疗公司的电话,亲亲热热一声“潘大伯”,邀请他参加医疗讲座。“全免费的,还有礼品拿。”“一块毛巾啊?”“不是的,是一双精美男袜。”“骗人的吧”。准妈妈刚办好准生证,到医院建上小卡,接下来的几天,不同品牌的奶粉广告塞进了自家信箱。相比之下,高教区某女生刚做完无痛人流,就接到小月嫂的自荐电话,那个更荒唐。

  大约四五年前,报社热线还常常接到投诉,个人信息遭遇泄露,“泄密”方有房产公司、保险公司、银行、汽车销售4S店等。这两年投诉没了,不是情况变好了,而是人们在无奈中妥协了。

  只有当高考后考生资料大面积泄露给民办学校、高复班,事情才算严重到值得社会普遍关注的程度。

  前两天,杭州一位陶先生愤而投诉到电视台。他刚刚拿到新房钥匙,在物业登记了个人信息,接下来就不断接到各种楼盘推荐、装修推荐、卫星电视安装的电话。

  陶先生气愤的原因当然没那么单纯,这些骚扰电话居然称他“狗先生”。“这个姓太侮辱人了”。

  记者调查到物业,物业小姐不仅没歉意,还一肚子委屈:你们看看好了,他自己登记得潦草,“陶”字写得象“狗”字。至于住户信息怎么会在短时间内大范围泄露,“电脑是公家的,又不归我管”。

  同事小鲍的经历也有点“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意思,据说有天万般无聊正好瞧见电视购物上说“手机免费”。后来我们就看到他有了一部外观很潮的手机,不过用了没几天,因为不好意思,他还拒不告诉大家他为这个“免费”究竟埋单了什么。但是,从那以后,我们听到他常常接到电话推销,神奇拖把、神秘仪器,从治疗颈椎疲劳到不孕不育一切皆可,关键是都说“免费”。小鲍的天空从此开始不断掉馅饼,他却苦恼地说:为什么天天有人要送我东西,我真的不知道他们到底要干什么。

  大多数人遭遇个人信息泄露只能忍气吞声,类似的经历到了某商业地产营销公司王总那里被成功扳回一局。

  王总公司经手的某商城商铺开盘时,因为一些VIP客户没有到现场,委托王总帮他们付订金。王总刷了自己的信用卡,留下了个人信息。过了几天,和其他投资客一样,王总也不断接到别的商业地产项目的推销电话。 

  王总做了两个部署:一是留心是哪些项目,记录下来,看看有没有办法横插一脚把项目抢过来代理;二是反问那些推销员,“我的公司更大更正规,你愿不愿意到我这里来?”不久,还真的有推销员跳槽到王总公司上班了。一线熟练员工啊,得来全不费功夫。


钱江晚报 杭州新闻·有话大家说 h0010 个人信息,泄啊泄就习惯了 2010-10-28 nw.D1000FFN_20101028_2-h0010 2 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