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5版:时评

工资不增消费涨,仅靠减税还不够

  昨日《人民日报》报道,今年全国总工会进行的一项职工收入调查结果显示,有23.4%的职工5年未增加工资。不仅工资增幅慢,不同行业、群体的收入差距更令人担心。而即便是不少城市的中等收入人群,因为普遍适用较高的税率,偏重的个税负担加重了生活压力,许多人呼吁:“快给中等收入群体减税吧!”

  5年未增工资的二成职工,报道未说明包括哪些调查对象,网民们普通的观感是远远不止二成。如果说一年增加几元几十元也算增加,相对于消费的飞涨,就职工的感受而言,其实约等于无,还是没增长。

  据《福布斯》杂志的调查,中国的税收痛苦指数很高,仅次于法国。作为个体的纳税人,最关心的自然是个人所得税,对很多相对发达的地区来说,2000元的起征点明显偏低,以此为前提,超额累进税率也就普遍偏高。如果是一个理性的税率,应当考虑物价尤其是食品价格、住房价格等生活成本,考虑教育、医疗等公共品的服务是否到位,以此来核算基本的生存保障成本,从而确定个税起征点。2000元对一个发达地区高房价高教育支出的房奴兼孩奴来说,连生存都勉强。

  中国古代的太平之世,税负大多是“什一之税”,当然那是重农主义时代,现在市场经济重商主义了,赋税自然也得与时俱进按社会分配不同而征收,但不管怎么说,靠税收抑富济贫应该是个大原则。可令人愤懑的是,占全国职工人数不到8%的垄断行业从业人员的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相当于当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约55%,但2009年的个人所得税中,中低收入阶层的纳税额占税收总额的65%以上,而高收入者的纳税额占税收总额只有30%左右。收入高,纳税少,收入低,纳税多,这样的倒挂现象不能不让人怀疑现行纳税制度的合理性。媒体披露某国有金融机构的一个部门经理年薪约70万,其中光各项福利就17万,相当于去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倍。

  税收是凭借政治权力进行的一种分配,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中国人向来信奉“皇粮国税,天经地义”,可老百姓缴了税,养老、看病、孩子上学,一个比一个难,一个比一个贵,这么多税收到哪里去了呢?假如民生保障厚实了,我们还会一天到晚抱怨税交得太多了吗?

  在CPI节节高涨的背景下,减个人所得税也许可以稍稍抚慰受创的民生,却无法从根子上消除中低收入者的窘迫。税当然可以减也应该减,但更重要的是让税收得更公平,用得更合理。


钱江晚报 时评 a0015 工资不增消费涨,仅靠减税还不够 2010-11-02 nw.D1000FFN_20101102_7-a0015 2 2010年11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