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j0004版:浙中城事·重点

一块肉的感同身受

  一块肉的感同身受

  本报记者 戴璐

  13天前,《浙中城事》第一次报道了“心酸的午餐”,到今天,终于有了一个不错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听到了很多读者的声音,大部分人都为孩子们着急,当然,也有人说,“这根本不算个事儿,很多人从小都是这么过来的。”

  作为这个系列报道的编辑,十几年前,我也曾在一所郊区民办中学短暂寄读,天天吃青菜叶煮油豆腐,也从家里带过金华人称为“状元菜”的霉干菜,它们的味道,我一辈子不会忘记。

  不知道“土豆片+咸菜汤”的味道,“二民”的孩子会不会终生难忘?

  但我们与这些孩子的生活年代毕竟不同。就在他们吃不饱的时候,有7位婺商登上了今年的胡润富豪榜;在“2010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评比中,金华排名第五;这座城市的房价,也已经轻松破万。

  社会财富急剧膨胀,时代飞速向前,而心酸的一幕却在重现,这才是大家无法释怀的。

  但我并不愤怒,“心酸的午餐”的确是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与其在责备和解释中纠缠,不如多想想办法;我只有心疼——无论你有没有孩子,心疼都是最正常的反应。

  很感谢所有读者,在大家的关注下,短短13天,心疼开始变得欣慰;更感谢那些爱心人士,他们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资助体系,如果不是感同身受,他们想的不会如此周到长远。

  正因如此,孩子们碗里多出来的这块肉,一定营养丰富,味道很好。


钱江晚报 浙中城事·重点 j0004 一块肉的感同身受 2010-11-02 nw.D1000FFN_20101102_14-j0004 2 2010年11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