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h0005版:杭州新闻·屋檐下

东坡社区有个达人,用速写描绘社区点滴

老马的漫画,颇有丰子恺之风

  本报记者 刘栋 实习生 李梦莹

  摄影 黄佳健

  说起杭州东坡社区的马老先生,或许你未曾耳闻,但在网上,他可是大名鼎鼎。自2010年初马老的新浪博客开通以来,就迅速积累了大量的粉丝,因为马老不仅写文字,还画画,而其中反响最强烈的,就要数他的画了。这画可不一般,不画山水鸟兽,不用繁杂色彩,马老玩的,是漫画和速写,记录社区中的生活点滴、描绘人生百态——最精彩却常被忽视的“小人物”传奇。

  延安路上,有处30多平方米的独立“书房”

  马老名叫马国兴,是东坡社区的居民,今年60岁了。

  我们约在马路口见面,初见马老,便对他强健的体魄及开怀的笑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简单的问候后,马老说带我们去一个地方。一路上,马老健步如飞,丝毫感觉不出他的岁数。

  来到长生路口,周围的房子都在拆迁,一排老房子闹中取静地安扎着。信步走上2楼,沿着昏暗的走廊走到底,便见一间小屋子,30多平方米。进门第一眼见到的就是堆得满满的书架。马老笑着说,这是他的书房,和他住的地方隔着一条大马路——延安路。马老说,他在这里已经待了15个春秋了。

  书架上堆满了文史哲各类藏书,小厅内简单摆着桌椅,墙上是4幅马老创作的国画作品,内室则是一张由大床简单改造的书案,上面搭了木板,放满了画作及笔墨纸砚。马老平时就是在这里搞创作的。

  为不受打扰,书房里没有装电话,也没有电视机,用马老的话说就是要安静,创作的时候就要有“隐居”的悠然心态。虽说是闹中取静之处,但言谈间还能听到窗外不远处小学里孩子们嬉戏欢闹的笑声,马老说,这是他的最爱,孩子们天真洋溢的笑声和神态是读书间最好的陪伴。

  从小与画结缘,自画自写的博客很拉风

  说起作画,可不是马老的一时兴起。成长于部队大院的他,自四岁起就被部队的兵哥哥们争抢着要求作画,最初是画各种各样的枪,慢慢的,便越画越复杂,越画越好了。马老学画,全靠自学与临摹,从最初的素描,到国画,再回归速写、漫画,马老是自己最好的老师。

  马老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院,精通文史哲,对社会上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方现象都有很深刻的见地与思考,也正是这样的背景,让他的画格外鲜活、发人深省。退休后闲来无事的他,便把精力放在了读书作画上。开通博客之后,定居国外的儿子媳妇也成了马老忠实的粉丝,常催着马老作画。

  马老画画很简单,一张A4纸,两只粗细不一的钢笔、签字笔,电视中光鲜的明星或者路边的某个行人,都可能出现在马老的画中,简单勾勒几笔,人物便跃然纸上。然后马老再结合博客上的文字,把图片拍下来传到网上,图文结合,特别拉风。

  关注小人物,用画笔记录社区人事

  今年8月,在儿媳的建议下,马老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日常社区中各色各样的“小人物”生活,随即完成了一系列新的作品。

  有一篇就是讲马老社区的一个理发师小王,在一间不到十平方米的小平房里,每天早九点到晚九点为社区居民理发,因为价格便宜,理得也好,所以慕名而来许多小区外的顾客。马老给小王的评语是“举手投足之间,蕴含着天使一般的神圣气韵”。

  文字写好了,再配上小王理发的自创速写图,寥寥几笔却将全神贯注理发的小王刻画得入木三分。图文一出,也得到了网友的响应。有位网友说,“浮躁让人们都有些不安分了,可理发师小王却能恪守自己的信念。马老先生用独到的视觉,捕捉到的小人物的情怀,很有教育意义。”也有网友被感动了,还关心起理发师小王的现状来。

  马老的创作灵感可是源源不断,他告诉我,最近又初步构思完两幅新作。一幅取材于他遇见的一位退伍军人,以收卖废品为生,亦断然拒绝马老的资助,铮铮铁骨,让同参过军的马老热泪盈眶。另一幅则主要描述天桥下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虽然极其艰苦,但他们还是其乐融融,那些孩子即便是只能光着膀子、脚丫在桥洞下玩耍,但依然享有天真欢快的笑声。什么是幸福的定义,是马老想要传达的主题。


钱江晚报 杭州新闻·屋檐下 h0005 老马的漫画,颇有丰子恺之风 2010-11-11 nw.D1000FFN_20101111_3-h0005 2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