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落选“鲁奖”引发争议 “类型作家”直面作协官员
有种小说像KFC,有人就好这口
本报绍兴专电 昨天,中国网络类型文学高峰论坛在绍兴举行,这场名为“鲁迅精神与网络文学”的研讨会,在网络文学首次被纳入鲁迅文学奖的评选范畴,却又最终失之交臂的情况下举行,引起了网络作家、文学评论家、出版人等各界的强烈讨论。中国作协新闻发言人陈崎嵘表示,网络文学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今后可能在“鲁奖”中对网络文学单独设奖。
网络作家不满:
有种小说就像KFC
有着“东方卫斯理”之称的本土悬疑作家那多昨天也来到了绍兴。戴着一副无框眼镜,看起来很文气的他说起话来却并不温文尔雅:“网络类型文学的本质就是满足人的情感需要。”
那多回忆起最早的类型小说应该是2000年的《我叫大法师》,“遇到一个又一个的美女,征服一个又一个的国家,”那多说,“那时候的读者,没见过这么赤裸裸满足自己需要的小说,就像KFC刚进来,大家都想吃。”
“其实,这才是回归到小说原始的状态,”这个《萌芽》主编赵长天的儿子一直在坚持和标榜文学的类型化创作,“类型小说是属于所有人的文学,能够让所有人阅读的文字,金庸的武侠也是类型小说的一种,只是后来,才变成了经典。”
“职场作家”陆琪的观点就更“给力”了,这个号称“毒舌作家”的年轻人有些不服气:“公众在传统作家眼里就是庸众,只要一本书大卖就觉得这本书是庸俗的,其实,这样的作品才是接地气的。”
而“后宫作家”流潋紫却一如既往地很温和,“网络文学的兴盛使得任何喜爱文学的人都可以拿起笔来写,至于是否可以满足评论家、文学专家的肯定没必要在乎。”
评论家建议:
网络文学要一个奖项来肯定
此次“鲁奖”评选也专门将“网络文学”纳入了评奖范围。评选中,共有130部网络作品参与评选,但只有一部作品入围,在评奖的最后环节这部作品还被评委否定了。由此,“网络文学”首次进入“鲁奖”评选不得不面临颗粒无收的局面。
“我看了反映网络暴力的《网逝》,写得还是不错的,但最后评委还是把它PASS掉了。”中国作协新闻发言人陈崎嵘认为,作为唯一入围的网络作品最终没有获奖,原因可能是作品本身还不符合“鲁奖”的获奖标准,或是另外评委大多来自传统文学领域,可能没有对网络文学形成审美共识有关。
“以传统文学为主,再把网络文学补充进来,这样获奖的可能性极小。”网民由此质疑鲁迅文学奖有“作秀”嫌疑。
“网络写作动辄上百万字,鲜有好的中短篇作品,而网络散文和网络诗歌要参选,必须结集出版。”浙江省作协类型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夏烈说,鲁迅文学奖并没有给网络文学单独成立一个新的评奖门类,而是和传统文学放在一起。“最好是把两者分流,网络类型文学正处于茁壮成长的过程中,极需一个奖项来肯定和提高。”
浙江省作协党组书记赵和平认为,“我们急需一个网络类型文学奖,这个奖项不是普通的设立,而是一个标杆,告诉我们的作者和读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优秀的作品。
对此,陈崎嵘认为,网络文学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今后可能在“鲁奖”中对网络文学单独设奖。本报特派记者 王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