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破3,为讲真话鼓掌
付瑞生 本报特约评论员
发改委官员今年以来首次表态,称全年CPI可能高于3%。而今年年初,我国设定的管理通胀预期把全年CPI增长控制在3%的水平。
发改委表态更像吹风,心底里“保3”压力很大。正如张平主任所说,一是自然灾害较多;二是美元贬值,资金疯炒石油、铁矿石、粮食、棉花、油料等等。其实科学就是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况且破不破3这个说法真有那么要紧吗?就算你说CPI原地踏步形势一片大好,老百姓照样要面对腾腾上升的菜价粮价犯愁。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CPI,假如官方的数字离个人的感觉太远,那么大家伙谁会当回事?只会把你的“权威发布”当笑话看。
所以,发改委敢于站出来讲真话,说CPI要破3,我认为勇气可嘉。为什么GDP总是虚胖?为什么CPI总是偏瘦?这背后不是科学发展观在做主,而是长官意志说了算。在扭曲的政绩观面前,上半年各省GDP之和比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多出了1.4万亿,两者竟然差了9.9%。大豆、鸡蛋、汽油纷纷驴打滚,CPI却水涨船不高,皆因为个别领导确保“控制在3%以下的目标”。
CPI成数字游戏,老百姓抱怨声很大,但不知道板子打在谁的屁股上,因为这一切归罪为“制度性失真”。正如经济学家许小年所说,经济学家没准数不打紧,反正谈宏观就像中医把脉,全凭感觉,本来也不怎么用数据。实在混不下去,可以转教国学,或做电视节目,或批量出书,好赖饿不死。领导的数据要是不准,麻烦可就大了,因数据搞错了政策,领导用一句“交学费”,就可轻描淡写地带过,百姓却要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
当然也有经济学家对CPI永远原地踏步很有想法。例如9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研究报告称,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间,CPI被人为调整,系统性低估超过7%。致公党中央则在两会上建议,对老百姓来说,CPI的象征意义已超出实际意义。不如废除CPI,改用LPI(生活物价指数)。
“废长立幼”当然不失为一招好棋,但根子上的问题不解决,CPI再换马甲也没用。根子上的问题在哪,就在于僵化的官本位对统计科学的扭曲,对老百姓实际生活感受的漠视。老百姓心里很亮,这个月吃的肉多了还是少了,玩的门票贵了还是便宜了,心里有本明白账。连老百姓都过了河,一些领导还在河里摸着石头,越摸自己越糊涂,这CPI真作假时假亦真,民生社稷能经得起这么折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