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2版:中国新闻·传媒

发改委:今年CPI预计超3%

社科院报告称:过去5年间,CPI被人为系统性低估7% 本报记者连线报告作者徐奇渊:该文系学术探讨,我不会收回个人见解

  据中国之声

  

  近期物价涨势凶猛,多家机构预测10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达3.8%~4%。多部委酝酿联合制订控涨措施,似乎又让民众看到了期待。

  发改委官员9日首次表态,称今年CPI或超3%;同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研究报告披露,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间,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被人为调整,系统性低估超过7%。

  发改委:目标3%,但现实比想象严峻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9日在“全国煤炭工作会议”上表示,预计今年的物价指数比3%要稍微高一点。这是国家部委负责人第一次公开表示今年物价指数会超过3%。

  张平指出,年初国家制定的物价调控目标是3%,但现在看来,“比想象的要严峻一些”。

  他表示,原来预计第四季度的形势可能会好一些,实现全年的目标没什么问题。但是这一段时间,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个是自然灾害比较多,需求比较旺盛;一个是输入性的涨价因素,就是进口国际市场的价格,由于美元的贬值,流动性宽松造成的一些炒作,所以包括像石油、铁矿石,还包括农产品、粮食、棉花、油料,这一段时间国际市场的价格都比较高。

  除了自然灾害和国际因素以外,国内流动性较为宽松以及投机炒作因素也是造成物价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周,国家统计局将公布10月份的CPI数据。业内人士预测,10月份的CPI将超过4%,达到年内的最高值。

  社科院:CPI五年被低估7%

  11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研究报告称,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间,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被人为调整,系统性低估超过7%。

  在该份名为《数据和主观感受:CPI是风动还是帆动》的报告中,社科院研究员徐奇渊指出,由于中国CPI指数权重存在5年一次大调整,为避免分类指数权重发生重要调整带来的问题,而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的数据来进行分析。且CPI总体指数以及8个分类价格指数都有月度数据公布。

  据其测算发现,在这5年中,按照CPI常规的编制程序,有-7.53个百分点无法用8个分项指数及其权重来解释的,可以被视为人为调整的痕迹。因此判断在过去5年间,CPI被人为系统性低估超过7%。  

  社科院报告作者徐奇渊:

  报告有争议,但我不会收回个人见解

  本报讯 昨天晚上,记者联系上社科院该报告的作者徐奇渊,他清楚地告诉记者,报告确实是他写的,也已经提交上去了。但他强调“该文系学术探讨,表达个人学术见解。”

  据他表示,自己的结论被报道之后有不小的压力,为此他在自己的博客中也专门做了声明。他说,“作出该声明,并不代表本人收回原有的研究结论,只是想说明这是个人见解。学术探讨,无则加勉。”

  而在回应一些学者对其CPI推算方式存在数据资料不全的问题时,他表示,既然CPI不是用模型推算出来的,那么统计局就应该告诉我们这个数是怎么算出来的,各种揣测将不攻自破。不然,老百姓只会用自己心里的商品篮子来衡量物价水平,从而导致更大的主观感受和数据的差距。

  他说,在不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前提下,“真实可信”的前提应该是公开透明。他衷心地、热切地希望,今后的研究工作能够摆脱“利用不够完整的资料”的窘境。

  本报记者 王曦煜

  面对生活必需品价格过快上涨

  发改委建议给低收入群体适当补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10日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防范通货膨胀。

  他说,首先还是要发展生产,重点是发展农业生产。只要粮食、生猪等农产品和基本的消费品供应能够保障,应对通货膨胀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周望军建议对低收入群体予以适当的补贴,包括城乡低收入群体、在校家庭贫困学生,通过财政的渠道进行适当的补贴,使他们生活不因为物价上涨而降低。

  据新华社


钱江晚报 中国新闻·传媒 a0012 发改委:今年CPI预计超3% 2010-11-11 nw.D1000FFN_20101111_8-a0012 2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