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5版:时评

文章导航

  稀土是17种特殊金属元素的总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稀土被广泛运用于航空、军事、冶金、石化、环保、电子等领域。

  今天有一则最新的“稀土新闻”:商务部接到四川省稀土企业的举报称,日本三井物产等企业从中国大量进口碎玻璃,从中提取获得镧、铈等稀土元素。今年11月1日起,商务部、海关总署已禁止出口碎玻璃。

  此前,日本买走了我们多少碎玻璃?又从中提取了多少稀土呢?不知道。只知道我们又付了一笔学费。可是,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一位专家说,从碎玻璃中重新提取稀土的成本很低,技术难度也不大。那么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起这个行业来呢?日本处理碎玻璃再生的企业,得到政府的扶持政策。日本的《容器包装循环法》及《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都鼓励碎玻璃再生的企业。可是,在中国,最得宠的企业是房地产开发企业。

  中国以世界31%的稀土储量,供应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需求量。日本从中国买进并储存了可使用20年的稀土。

  中国从国外买进铁矿砂,定价权在人家手里;中国卖出大量稀土,定价权也在人家手里。不管是买还是卖,都是一家家企业和人家谈,压低价格“窝里斗”,被人家各个击破,“稀土卖了个白菜价”。

  和外国人做生意比较成功的,即学费不高、效果很好的,所知似乎只有高铁。引进国外高铁技术,不是一家家机车制造企业和外国人谈,而是一个口子和人家谈,用巨大而统一的市场吸引外商,不但掌握了定价权,还把核心技术拿到手,并很快开发更高水平的新技术,转身就到国际市场上卖中国的高铁技术。可惜这样的事例太少。

  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美国人、日本人叫起来了,指责中国“惜售”。美、日、欧洲的高科技产品一直用中国的稀土,中国减少出口,真的危及他们的相关制造业了吗?稀土真的那么“稀”吗?

  日本企业财团已经寻求与蒙古、越南、印度等国合作,开发这些国家的稀土矿。韩国在跟缅甸打商量。美国已经着手开发或重启本国的稀土矿。美国一稀土生产商表示,计划在2012年年底前,将稀土年产量提升至2万吨,并以中国的一半价钱,抢占1/6市场。澳大利亚也宣称要成为稀土大国,与中国竞争。世界稀土版图标注的国家遍布北欧、东亚、美洲、非洲,稀土并不稀少。

  稀土当然比铁矿砂“稀”得多,但其使用量也很“稀”,类似做菜放味精。有专家说,“一面渲染危机,一面在市场上造成不靠中国也无所谓的迹象,最终迫使中国企业重新低价出售,这就是西方稀土消费大国与中国较量的基本手法。”

  据悉,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的筹备已完成,有望在明年5月份正式挂牌。工信部原材料司助理巡视员王彩凤是筹备组成员,听她对媒体说话的口气,有可能出任该协会会长。王彩凤的专业背景和能力我不了解,但是我了解一些行业协会是怎么回事,比如某些局局长退下来了,就安排到相关的协会当个会长,位子、待遇,甚至出国机会,一样都不能少,所以行业协会有“二政府”之称;真正的技术专家在里面只能打打杂,跑跑腿,决策权是谈不到的,再说,这样的行业协会也没有什么“策”可以“决”,有权最大,唯利是图。在这样的价值观主导下,还有什么行业发展、产业战略可言。但愿稀土协会是个例外。

  中国稀土学会专家表示,我国对稀土加强控制,最多能做到缓解破坏性开发,但市场的定价权依然控制在买方手中。日本三井物产通过贸易代理、生产参与、融资服务、仓储流通、信息咨询、科技开发等综合职能,已将控制力渗透到我国稀土生产领域。

  “我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太分散了,都说铁矿石谈判中国很弱势,稀土更弱势。对方的态度很强硬。”赣州矿业公司的一位人士对媒体表示。对方强硬,是因为他们强大——专业能力的强大,战略眼光的远大。


钱江晚报 时评 a0015 2010-12-31 nw.D1000FFN_20101231_4-a0015 2 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