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后,再读白岩松,他向我们发问
幸福了吗
今天10∶00-10∶30分,他做客本报96068热线,和您电波交流 今天11∶30分,他在文二路博库书城现场签售
今天,白岩松携新书《幸福了吗?》做客钱报读书会。特别策划“倾听浙江的热线新闻”。
《幸福了吗?》是白岩松十年来的又一本书,上一本书是《痛并快乐着》,那时白岩松32岁,满头黑发,很瘦,相信更多的东西在远方,书的结尾他引用了给一代人深刻烙印的诗:“相信未来”。
十年过去,白岩松开始控制体重,他辞去了三个制片人的职务,只保留一个“新闻评论员”的名头。
“十年前我对未来非常乐观,十年后我要提醒自己‘必须相信一些’。”在北京深冬的午后,白岩松坐在阳光照射下的沙发里,厚厚镜片下眼神温暖,语调却很深沉,“作为一个观察者,我看到这个社会正在悄悄转变。虽然很慢,离大家期待的变化好像有点不过瘾。但在这点上我真不悲观,我觉得中国人自己会想明白这些事。如果不想明白这些事儿,白富了。”
《幸福了吗》是他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的心灵成长全纪录,是对当下光怪陆离的社会的质问,也是对人们久经炎凉而日益麻木的心灵的一种呼唤。
白岩松说,“不要去谈很多大的空的东西,先回到常识,当常识成为一个社会运行的基础的时候,这个社会就会比较靠谱,不会让人担心。我觉得大家都重新回到这一点,是因为原来以为常识会跟着GDP的增长一起增长,后来发现不一定。所以现在依然是一个要捍卫常识的时代。”
如今在白岩松的话里高频率出现的,是一些很80年代的词汇,譬如“忠诚”、“信仰”、“友谊”。他依然爱诗,自称摇滚中年,爱悄悄寻找身上有诗性的人做朋友。在某杂志举办的名人连环采访活动中,他主动选择访问周云蓬,提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的光明和梦想是什么?”
“在人群中,我习惯看一看周围人的手腕,那里似乎藏着一个属于当代中国人的内心秘密,从不言说,却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不分男女,会戴上一个手串,这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和安心的意味,这手串停留在装饰与信仰之间。这其中,是怎样的一种相信或抚慰?又或者,来自内心怎样的一种焦虑或不安?……”在新书《幸福了吗?》中,白岩松以这样一连串的问题开启了序章,他试图找到答案,自己始终坚信并坚持的事,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些了吗?
“对于我来说,写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已经和它完成了对话,我可以再轻装上阵,但它交给你的时候,希望它给你一点点小的不一样。我希望它能触动很多人,而且最好是不同的人,被触动的层面不一样。”
白岩松说,“杭州是我很喜爱的城市,希望能与钱报读者达成心灵的共鸣,期待电波里的交流。”
今天10:00到10:30,拨打本报热线96068,你可以直接向白岩松提问,也可以告诉白岩松,那些常识,那些坚持,有没有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
而中午11:30,他将现身文二路博库书城签售该书,同样期待您前往。本报记者 王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