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8版:科教·大学

5个月织围脖超2000条,大学生网瘾难戒,手机换基本款

改用“寡欲机” 不当“微博控”

  本报通讯员 范彬 弓小娇 南希 都力维 本报记者 袁春宇 CFP/供图

  “我感觉自己得病了,只要有人一评论,我就想要第一时间回复。”

  “困扰!我想有时间做有意义的事,不过好像围脖真的让我上瘾了,它们正在谋杀我的时间,可我还是上,因为空虚?我也不知道。”

  这是浙江传媒学院大一学生Raphael-Huang发布的两条最新微博,他是一枚标准的微博控,一有时间就会拿起手机上新浪、人人网。开博不到五个月,更新的微博数量就突破了2000条。

  眼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手机上网成瘾,对学业和原本规律的日常生活都造成了影响。而手机微博往往是在配置较好的智能手机上才能使用,于是,一些学生为戒除“网瘾”,狠下心来将自己的手机换成了除了接发信息、打接电话没有任何其他功能的手机——“寡欲手机”。

  自习室卫生间马路上,织围脖不分场合  

  浙江传媒学院大一的“甲由魔术师”是Raphael-Huang的微博粉丝。“每次我一发微博,第一个回复的就是他,而且回复的速度相当惊人!”Raphael-Huang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耗在手机微博上。事实上,在杭城高校像他这样存在“上瘾”苦恼的学生,大有人在。 

  “微博上新鲜有趣的咨询很多,它的更新又比较快,所以我连上课都会打开手机微博浏览信息。”大二的小智告诉记者,图书馆、自习室、卫生间,甚至是走在路上,他都习惯拿出手机看看微博。

  “自从恋上了手机微博,平时书也不大想看了,户外活动也不参加了。”“微博控”刘冉对记者说,“不过我也发现时间就这么不知不觉地溜走了,一天下来什么事都没做。”

  记者在下沙某高校做了一个调查,在参与调查的50名大学生中,上课不玩手机的仅占5.8%,表示自己有一定自控能力可以上课尽量不玩手机的不到四成,更有18.1%的受访者表示学校断网后还会用手机上网至深夜。

  只能打电话发短信,“寡欲机”代替黑莓

  大二学生马国庆之前使用的一直是黑莓手机。“那时,我总克制不住自己,上课时上微博、QQ等手机客户端,经常分心。”一次马国庆的手机出了故障,无奈用上了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的“基本款”手机。

  “没想到,换了手机后,我听课变得认真了,能自由支配的时间一下子多了起来。”就这样,马国庆放弃了买新智能手机的打算,步入了自己的“寡欲时代”。

  除此之外,张扬个性的90后还把寡欲手机定义为自己展示个性的“秒杀利器”。“在智能手机横行的时代,手握一款‘黑白机’绝对会让人眼前一亮!”李新宇边说边向记者展示他的基本款。

  李新宇还向记者细数“寡欲手机”带来的各种“用后感”:“多了很多时间来看书写字,辐射小,也不贵。” 

  同样是大二学生的小西告诉记者,上个学期期末,为了应对期末考试,她天天往图书馆自习室跑。可整天泡在里面,她的书却没翻过几页。“每次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拿出手机上网,QQ、微博,一直用手机挂着。”这个学期,小西换上了一部基本款手机。“手机上不了网后,我发现原来时间是可以这么被充分利用的!居然能一天看完一本书,外加复习了一门功课!”

  记者手记

  从根本上改变,才能真正“寡欲”

  基本款手机的流行,一时间引起了诸多争议。有人认为这是解决学生上课分心、不积极的法宝,要求大力推广;也有人认为“治标不治本”——从根本上改变,才能真正做到“寡欲”。

  “我是坚决反对学生上课玩手机的!”浙江传媒学院社科部的何仁富老师说,“上课时,学生除了听课和记笔记思考以外,就不应该再做其他事情。”

  何仁富老师认为,有些学生其实是拿手机上网“成瘾”给自己找个借口,是为缺乏自制力开脱,逃避责任的一种表现。他们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不重要的地方,面对诱惑,他们毫无抵抗地选择去尝试。何老师认为,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有责任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从技术和心理上加强他律,继而增强学生的自律,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钱江晚报 科教·大学 c0008 改用“寡欲机” 不当“微博控” 2011-03-10 nw.D1000FFN_20110310_2-c0008 2 2011年03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