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本报和省科协主办的2011“科学会客厅”14日首讲
茶学院士聊春茶
本报记者 林丹
本报记者 林丹
嘉宾简介
陈宗懋,中国工程院院士,50多年来,他主要从事茶叶中安全质量的研究,提出了20余项农药在茶树上的安全使用标准,其中18项作为国家标准。研究提出了根据农药的物化参数和生态环境参数进行茶叶中农药残留预测的技术。对解决我国茶叶中农药残留问题起到积极推动作用。20世纪90年代开创了茶树害虫化学生态学的新研究领域。从茶树——害虫——天敌三重营养关系间的化学通讯机制着手,探明了害虫定位茶树和天敌寻觅害虫的化学生态学机制,为寻求害虫防治新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开春了,采茶了
春天来了,一天天地暖和起来了,这个季节,如果你经过杭州西湖周边的群山,深深吸一口,便可以闻到空气中淡淡的树香;再过些日子,这树香便会成为浓浓的茶香——春茶要开采了。
在中国人的概念里,春茶是一年中最有营养、最香醇的茶。因为茶树经过了一个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而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
浙江省《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浙江省科协、钱江晚报、浙江在线共同举办的“科学会客厅”第12讲,应循时令,请科学家们为市民讲讲茶叶的故事。
本期会客厅主讲人,是中国茶学界唯一的工程院院士陈宗懋。作为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陈宗懋院士同时还担任着国家农药风险评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卫生部第六届食品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业部农药残留标准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
他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茶事”?
院士为茶新定位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茶业年产值300亿元。茶叶传播到全球各地已有千年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地球上有一半人是喝茶的,因而茶的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也就是茶产业的共生时代将要形成。
陈宗懋院士研究最多的是茶叶的安全性,这个课题,他一做就是50多年,提出了20余项农药在茶树上的安全使用标准,其中18项作为国家标准。
除了对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深入研究之外,他一直关注国内外有关茶与人体健康方面的研究,拓展茶疗新领域,探讨饮茶促进健康的机制。
陈宗懋在担任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期间,组织成立了一个茶叶综合利用研究室。
他说:“我就是想知道,茶除了饮用价值之外,还能不能进行其他方面的开发利用。”
而今,茶叶对人体健康的益处,已经越来越引起世界科学家的关注,比如,研究认为,茶叶确实有防癌效果,日本在1999年曾经启动过一个用饮茶预防全民癌症的两阶段计划;茶对神经退化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症、老年性痴呆等,有明显的预防效果和疗效。
在陈宗懋看来,我们对茶叶的新定位,应该是——对人体有生理调节作用的功能性食品。而茶叶中的有效成分作为一种“药物”在医学中的应用,也已为期不远。本期科学会客厅,他将重点讲讲这方面的内容。
黑板报
讲座时间:3月14日上午9:00
讲座地点:杭州西湖文化广场A区浙江省科技馆4楼科普报告厅。
领票指南:读者可以自行前去领票。
领票地点:1、明天: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大门口钱江报系发行公司服务台;2、今天:西湖文化广场A区浙江省科技馆大厅一楼服务台;每天9:00至16:30,领完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