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房产管理局局长周先木:
3600套公租房今年将公开分配
杭州保障房重点将逐渐倾向于创业人才、大学毕业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等“夹心层”群体
本报记者 詹丽华
在这一轮房产调控中,保障性用房的受益人群将进一步扩大,这已毋庸置疑。“今年我们会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杭州市房产管理局局长周先木说。
根据杭州市房产管理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杭州市区(不含萧山、余杭)通过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已累计保障住房困难家庭12万余户,占市区家庭总户数的18%左右。通过公房出售、承租和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共保障家庭户数40万余户,占市区家庭总户数的62%左右。这是一组远比我们预计的更高的保障数字。
住房保障从“以售为主”向“以租为主”转变
记者:大家最关心的是,今年杭州市保障房的可供量到底有多少?哪些人群会受益?
周先木:今年杭州各类保障房房源的可供量是历年来最多的。其中,面向家庭人均收入在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以下的低中收入家庭,公开销售(租赁)经济适用住房50万平方米;面向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才等群体,推出公共租赁住房3600套;面向城镇低保标准2.5倍以下低收入家庭,实现廉租住房“应保尽保”,今年要新增廉租住房保障3000户,其中市区新增2000套。
记者:从今年的计划看,其他保障房房源都增量了,不过经济适用房的供应量并没有增加,和往年差不多,这是否意味着杭州的保障房供应思路已经发生变化?
周先木:是的,经济适用房的供应量与去年是一样的。按照目前杭州经济适用房的申请情况来看,我们测算5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已经能够满足今年新增的申请量了。
截至2010年年底,杭州市区经济适用房已经累计公开销售506万平方米,为60455户符合申购条件的困难家庭解决了住房问题。经济适用房是杭州破解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的主渠道,我们认为解决本地户籍人口住房困难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当前应当抓住城市化进程中大量非本地户籍的创业人才、大学毕业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等“夹心层”群体阶段性、过渡性住房困难突出的实际,大力发展公共租赁房,实现住房保障从“以售为主”向“以租为主”转变。“十二五”期间我们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加快发展公共租赁房,杭州市将新开工建设11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确保在“十二五”期末建成公共租赁房300万平方米以上。
3600套公共租赁房房源,下半年逐步公开分配
记者:作为今年重点的3600套公共租赁房房源是否已经到位?什么时候能进入分配流程?
周先木:今年新增的3600套公共租赁房由市区两级共同建设和筹集,其中市级筹集600套,区级筹集3000套,目前市级600套已经基本到位。下一步我们将尽快进行必要的装修,制定配租实施方案,基本上要下半年才能逐步分配。
截止到去年年底,杭州市区两级已经累计建设和筹集公共租赁房190万平方米,包括在市区塘北、庆隆、蒋村、城东牛田、三里亭和花园岗等6个配套较为成熟、区位较为优越的地块,约171亩土地,用于市级房源建设,其中蒋村、花园岗地块去年年底前已经开工。另外我们还购买、调剂等形式多渠道筹集了1230套房源,位置都比较好。
记者:除了房源,我们都很关心保障房的分配工作能否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保障房能否真正保障到最需要被保障的人,这也是住房保障工作中最受关注的地方,今年会有突破吗?
周先木:经济适用房一直都是公布房源、公开分配的,经济租赁房也会这么做,我们的原则就是公布房源、公开分配、透明管理,完善退出机制。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坚持法制化建设,完善保障房建设管理体制机制。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杭州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按照责任属地化、管理基层化的要求,实现重心下移,房源多点布局,住房困难家庭就近安置。
其次,要进一步健全和强化住房保障组织网络,健全实施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使住房保障管理向基层延伸。
第三,要加强对保障房售后、租后使用情况的监管,提高住房保障资源使用效率,努力实现公平公正。
第四,要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实现各类保障政策的畅通与衔接,达到各类保障方式的无缝衔接和有序流转,为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奠定政策基础。
最后,作为上述举措的刚性保障,还应当大力推进住房保障立法,切实解决当前住房保障政策效力层级不高,管理机构不健全、执法依据不充分、违规罚则威慑力不够等问题,为全面推进杭州特色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奠定法制基础。
杭州市的公共租赁房管理办法近期也将出台,到时候大家可以关注一下,会有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