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5版:时评

从局长潜伏打工说开去

  没有硝烟,但这个春天,用工与找工之间的博弈,显然进行得异常激烈。在这样的博弈中间,我们居然还看到了如电视剧《潜伏》一般的戏码。

  话说去年春天,西南大旱,扬州众多企业向云南曲靖等严重旱区发出用工“邀请函”。去年3月28日晚上,首批80多名曲靖农民来到扬州宝亿鞋厂,没想到他们的领队陈家顺居然是曲靖市劳动就业局副局长。堂堂局长为何化身“打工仔”?原来,当地不少人很少走出大山,担心外出务工受骗受欺负。而外地务工环境究竟咋样,光看招工广告没用。陈家顺决定亲自当“工头”,实际体验扬州的务工环境。卧底为时一个月,“乡亲们在这里工作,放心!”陈家顺按时拿到首月工资后,向鞋厂老总递上了自己的名片,亮出了真实身份。随后,一拨又一拨的曲靖农民工被输往宝亿鞋厂、川奇光电等扬州企业。

  我们应当表扬一下这位局长,能为了本地农民工的权益,跑到工厂当工人,实在难得(此处略去5000字)。不过我们要问的是,有多少官员能像陈家顺那样去卧底打工呢?官员们公务繁忙,要他们都去卧底也是不现实的。博弈最终还得在农民工和用工单位之间进行。毫无疑问,这两者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农民工只看到一纸招工广告,至于企业里面工作环境如何、工作强度如何、其他保障如何,恐怕都是两眼一抹黑。所以他们只能自己挨个儿试过去,运气好的试了几家终于找到了符合自己要求的好企业,运气不好的说不定就得走上漫漫讨薪路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局长出马,其效果可不仅仅是一个顶两个的问题了,而是顶千、顶万。陈家顺在一个月的“卧底打工报告”中写道:扬州企业合理化工资吸引人,人性化管理温暖人,事业发展空间激励人。在这个报告的指引下,成百上千、越来越多的曲靖人来到扬州打工。关于务工环境的担忧已经被“卧底”有效地排除了。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陈家顺卧底的时候碰到的是一家工资不高、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的企业,那会怎么样?估计曲靖人就不会来扬州打工了。曲靖的农民工们固然节省了遇到坏企业的交易成本,但是扬州的企业找到工人的成本却增加了。所以真正能为社会节约交易成本的是一个信息充分开放的市场,企业的务工环境是有吸引力的,而且农民工知道并且相信这一点。当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很普遍、当企业压榨农民工劳动力很普遍时,农民工们就离不开陈局长这样的卧底。反过来,当那些不诚信的企业没法立足、不提供农民应有的待遇和报酬的企业普遍地失去竞争力而无法生存时,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农民工们才敢放心地走出大山、跨过大江,这个时候,他们才不需要陈局长这样不辞辛苦地去做卧底。

  当我们一遍遍地喊着用工荒的时候,不妨反思一下:来我们这里打工,农民工们慌不慌?心里有没有底?


钱江晚报 时评 a0015 从局长潜伏打工说开去 2011-03-10 nw.D1000FFN_20110310_11-a0015 2 2011年03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