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h0007版:杭州新闻·街市

他卖菜从来不往菜上洒水 时令菜太贵,他会建议你过两天再买

万寿亭菜场的“阿鲍”,菜好人也好

  本报记者 余雯雯

  本报通讯员 孙敏

  

  

  万寿亭农贸市场,有位“阿鲍”老板,你得去认识认识。他卖菜从来不往菜上洒水,跟你熟了,还会提醒你今天的菜贵,过几天来买;如果跟他套套近乎,还会听到老余杭的传统故事,分享一些杭州传统节庆食谱。

  菜太俏,不是“铁粉”买不到传统菜

  “阿鲍”,本名叫鲍树明,余杭中泰乡人。“阿鲍”是老客给他起的。在万寿亭农贸市场M-253号摊位,见到了阿鲍,他长着憨憨的国字脸,说起话来慢条斯理,每个人过来,不管买或不买,他都笑眯眯的。

  他家的摊位上,摆的都是最家常的时令蔬菜:茄子、南瓜、春笋、香椿等。正午12点左右,菜场客人已不多。可在他摊位站了5分钟不到,顾客却一直没断过,而且看来大多都是老客,好几个大妈一来价格也不多问就开始埋头挑菜。在附近银行上班的赵女士一来就喊:“阿鲍,今天什么菜好啊?”还没来得及答复,旁边的一位老客也喊了:“明天给我留点螺蛳啊。”

  这亲切劲,听起来可不是一般的熟。“我买菜就认他这一家,都有六七年了。他家的价格虽然不是最便宜的,但品质有保证。比如青菜,从来没见他在上面洒过水的。所以,我很相信他的,老是跟他约好明天帮我留点好的菜。”“你要知道,买他家的菜要赶早,不早点买就会被抢光。”这位预约的老客刚想走,看我们来采访,忍不住又回过头介绍起来。

  “他家的菜,俏得很。下班5点半来,人家早就收摊了。”孙女士平日是个美食家,而且很喜欢做菜,她也是阿鲍的忠实粉丝,“像清明艾草这些老传统的东西,到他家,肯定有。他还能搞点烧乌米饭的叶子来,一年就卖个四五天,你如果不是铁杆粉丝,还真买不到。”

  说起自家的菜,阿鲍眯起眼睛笑了:“碰上清明端午,我就想了,像艾草之类的菜场卖得少,想买的人却不少,所以就留点心也去收点来。这些传统的东西,我觉得大家都还是喜欢的。”

  他的菜是每天向余杭菜农收的

  菜好,人也好。这是很多老客对阿鲍的评价。

  “我在阿鲍家买菜,不伤感情。”一位拿着大饼的大妈凑了上来,一见阿鲍就乐开了:“你看他,笑起来就是一个‘糯拖拖’的人,脾气好,对人和善,我们买菜买得舒服。”

  大妈话音刚落,旁边的赵女士也拉住我夸起来:“他家的东西就是物美价廉,关键是老板态度好。有时候买菜,挑不出好东西,就不想买,很多老板都要说些话给我听。到了阿鲍这里,他从来不放话给我们听。在市场买菜,也是一回生二回熟的,一次两次买了东西好,态度又好,下次就会认牢这家了。你看,他家的回头客就特别多。”

  在旁边观察了十来分钟,诚心、耐心的待客之道确实可见一斑:

  一位客人来问香椿,阿鲍说一大早就卖光了,“前段时间贵,这几天便宜下来了,你要的话我明天给你留点。”

  好多客人来买马兰头,他抓了一把介绍起来:“你看,我这些马兰头农民野外采的,茎杆是带红色的,大棚里茎杆是绿的。下次买要看仔细。”

  买了咸菜的小姑娘嘟囔着能烧啥菜好,阿鲍听到了赶紧跟他说:“炒春笋不错,这个季节吃最好。”

  一个中年男子冲到摊位前挑了好几根春笋,没付钱就走了。阿鲍说:“都一个市场的,抓几根不要紧的。”

  阿鲍说,他在万寿亭卖菜卖了十五六年,从最早的露天摊位到现在。菜都是从老余杭农民那里收来的,每天他和老乡包车运菜过来卖,到了四五点收了摊,和老婆坐1个小时的公交车回余杭。隔壁摊位爆料说他爱唱歌,也会跳舞,他害羞地连连摇头。

  除了买菜,还给你讲“健脚笋”之类的民俗故事  

  阿鲍的热情还不止这些,和他聊天,还会听到一些传统故事,比如“健脚笋”的来历。

  “我们老余杭最早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种些笋,一般会把自己的笋看得很牢。可再过不久快到立夏的时候,春笋就快下市了,各家都欢迎邻居去采笋,说是在立夏的时候吃这种笋能长力气,就叫‘健脚笋’。现在种笋的人家少了,但是立夏吃‘健脚笋’的传统还在。”阿鲍笑笑说,“老话都这么说,是不是真的我就不知道了。”

  采访回来,我带着好奇去询问了浙二的骨科专家,他一听就否认了这个观点:“这个说法没什么科学依据,因为笋主要是由纤维组成的,含钙量又不高,应该是没什么健骨效果。”

  浙二营养科的张主任也认为,吃春笋健脚骨的说法并不靠谱,“现在很多保健食品是从植物里提取的,如果想知道究竟有没有效果,还得仔细研究。”

  对于“吃春笋健脚骨”,一位老杭州的解释倒挺合理:“其实,到了立夏的时候,要想挖好吃的春笋,需要费点脚力去找,说白了就是要多走走多动动,也算是锻炼了脚骨。”


钱江晚报 杭州新闻·街市 h0007 万寿亭菜场的“阿鲍”,菜好人也好 2011-04-13 nw.D1000FFN_20110413_3-h0007 2 2011年04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