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第二站:我是小大人——试当小店员 体验工作艰辛
□■潘青霞 赵碧莹
4月14日,本报发布了钱江晚报·萧山生活小记者团活动召集令,短短的一周中,打进报名电话想参加活动的小记者十分踊跃。
上周末,我们从报名者中挑选了50名小记者,兵分两路,分别在湘湖边和萧山爱心大药房各家门店举行了两场活动。
活动第一站:DIY风筝——自己做的风筝自己放
春天是放飞风筝的最好季节。也许你会放风筝,但你会动手制作风筝吗?4月23日一大早,我们带着小记者们来到了萧山制作风筝的大师——蔡老先生处,学习如何制作风筝。蔡老先生有着几十年做风筝的经验,曾多次荣获风筝大奖。
买惯了商店超市里现有的风筝,DIY风筝对于小记者们来说是难得的一次经历,不少小记者是第一次手工制作一样东西,引发了他们浓厚的兴趣。
“用这些细竹绑着做风筝骨架,再用白纸做肉。扎要对称,糊要平整。”蔡老先生一边说,一边动手示范起来。小记者们十分好奇,不少人边看边迫不及待地动起了手。绑好了骨架,糊好了白纸,再用鲜艳的红色画了风筝表面,最后为风筝粘上了了长长的金色尾巴。整个制作过程笑料百出,制作出来的风筝也是良莠不齐,但用了一个上午,小记者们总算完成了风筝制作之旅。
狼吞虎咽地吃完午饭,小记者们整装待发,期待着到湘湖边放风筝。
下午1点半,小记者们来到了湘湖边的一块空旷地上。不等蔡老先生示范如何将风筝放上去,小记者们已经开始争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纷纷拽着自己的风筝开始放了起来。“风向不对啦,换个方向”,“把线放出来啊,扯一下”,“再跑快一点!”……小记者们不断摸索着放风筝的技巧,风筝总算挣扎着上了天。
越来越猛的太阳完全无法阻挡小记者们放风筝的热情,即使已经汗流浃背,依然不停笑着、跑着,不少来接孩子的家长也开始参与这场风筝游戏。
“这样的活动真不错,这就是锻炼,书本里是学不到的。”一位家长对小记者团赞不绝口。而这也是钱江晚报萧山生活创办小记者团的初衷之一,我们希望通过钱江晚报萧山生活小记者团这个公益的素质教育平台,让小记者提前接触、体验社会前沿动态,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到一种本领,培养乐观、自信、向上的人生态度。
4月24日,小记者的第二站活动,在萧山知名药房“爱心大药房”举行。这一天,30名小记者要在这里体验做一名小店员。
一大早,30位小记者就分头来到了爱心大药房恒隆广场店、汽车总站店和山水苑店,开始了体验活动。
在汽车总站的爱心大药房门店,小记者们一走进店里,就对里面琳琅满目的药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一些长相怪异的药品,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
在中药柜台,小记者们对称中药的秤和一个个古老的抽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抽屉上面的药品名字,小记者们好多都不认识,现场的店员叔叔一一为大家做了解答。
这时,一名顾客来抓药。店员叔叔一看药单,就麻利地在各个抽屉分头抓起了药,然后药秤上过称,不一会儿,柜台上就出现了六副药。小记者们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店员叔叔的一系列动作。终于,有小记者按捺不住了:“叔叔,我来帮你捆药吧?”可小记者们不知道,捆药虽然看上去简单,其实可有讲究呢。捆得不好,可是要散架的。于是,店员叔叔笑笑说:“我捆完,你们把这些药装进袋子,好吗?”小记者们争先恐后地装起了药,最后,一个小记者将药递给了顾客。
观察了店员们的工作后,小记者们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一名阿姨走进了店里,小记者主动问道:“阿姨,您要什么药?”阿姨看了看柜台,指着其中一个紫色的盒子。小记者踮着脚把药拿了下来:“阿姨,是这个吗?”阿姨笑着点了点头。“阿姨,请您到那边付钱吧。”小记者指了指旁边的收银处。阿姨满意地拿着药走了过去。
小记者能帮的忙还真不少,与顾客打招呼,拿药,为顾客装袋子,为顾客拿药……有了小记者们的帮忙,店员们感觉轻松了不少呢。
中午时分,活动结束了,小店员们也依依不舍离开了药店。不少小记者说,通过这次活动,自己不仅了解了很多药材的用处,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同时也更加体会到大人的工作是多么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