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2版:阅读

文章导航

尾田比新人漫画家更用功

本报记者专访《One Piece》责任编辑服部哲

  记者:从您和尾田老师的接触交流中,您认为他有什么独特的品质使他成功?

  服部:我是从三年前开始和尾田老师接触的,是第六代《航海王》责任编辑,当时他已经功成名就。我觉得尾田老师最可贵的是,当他已经成为天皇巨星之后,他的努力程度仍然和新人漫画家一样,这和其他明星漫画家完全不同。有些漫画家在作品连载了几年,成名之后就开始松懈了,而尾田老师甚至比10几年前刚开始连载《航海王》的时候更为努力,让我由衷佩服。尾田老师还有很多自己的坚持,他对作品要求太苛刻了,这有时也让我们编辑部的人感到头疼,因为他会“拖稿”。我们的截稿日是每周四,尾田老师常常因为画得太细致而要拖到周五。例如今天,我之所以迟到了,就是在等他的稿子。

  记者:听说他有很多这样的“坚持”,例如单行本总是比普通的漫画量更足?

  服部:对,他特别为读者考虑。其实这都来源于他自己当读者的经历。他小时候是看着鸟山明的《龙珠》长大的,那部作品对他影响巨大。当时尾田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单行本中看到更多的集数。于是当他自己成为漫画家以后,坚持要让《航海王》的单行本分量更足。他小时候还有一个“打击”,他曾天真地以为《龙珠》是鸟山明一个人画的,但实际上漫画家都有助手协助。尾田第一次得知这个真相的时候,感觉“受骗了”。这个“打击”让他刻骨铭心,所以他成为漫画家之后竭尽所能不让孩子们失望。《航海王》画面中所有动态的部分都是尾田老师亲笔画的,助手只做一些很简单的工作。这是极少见的。

  记者:能把这种状态坚持十几年太惊人,除了毅力,他是否对故事本身非常执着?从一开始就想好结尾了吗?

  服部:这有点涉及商业机密哦(笑)。虽然尾田老师把这个故事画了10多年了,但的确从一开始他就想好了结局,这个结局只有几个主要编辑知道,绝不能透露。不过,虽然结局是已知的,中间的过程却未知,例如明年会有些什么故事,尾田老师自己也不知道。

  记者:有一个细节让我很好奇。那条叫“拉布”的鲸鱼,这个伏笔在很早的时候埋下,到连载了很多年以后忽然震撼地兑现了,这么精妙的设定是最初就想好的,还是突然的灵感?

  服部:这条鲸鱼是很神奇(笑),不过尾田老师当时埋这个伏笔时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他知道要在若干年以后以某种方式兑现,但究竟怎样出现是未知的。一个优秀漫画家的最高境界是完全融入他自己的故事和人物,最后不是漫画家在想什么,而是故事里的人自己在行动,漫画家反而好像一个旁观者看着他们动,然后随时发现新奇的事。

  记者:《航海王》的故事一方面很搞笑,很多情节又特别煽情,读者看哭了是常事。这是因为尾田老师情商特别高吗?或者编辑对他有许多帮助?

  服部:这是尾田老师真正天才的地方,他的煽情功力基本是他自己的,编辑在这点上很少能帮到他。我们的作用是当一个读者,如果我们没有被感动,那么尾田老师就要重新编他的故事。

  记者:您有让他重画过故事吗?

  服部:有一次印象比较深刻。路飞一直是一个充满自信的阳光少年,但在他的伙伴被熊掌一个个拍飞的时候,他曾经绝望了,接着他自己也被拍飞到了女儿岛。下一话开头,尾田老师的原稿里,他仿佛没事人一样又阳光自信起来,我觉得情绪衔接有问题,就向他提了意见。后来尾田老师接纳了我的意见,于是才有了现在的版本。

  记者:主角们每航行到一个地方,就仿佛来到一个全新的星球一样。很多地方借鉴了现实中的文明,玛雅风格的建筑,水都威尼斯的影子都会出现在作品里。这些庞大的设定是编辑部的人一起策划的吗?

  服部:其实大部分是尾田老师自己一个人创造的,当他需要了解玛雅文明的时候,就会去查阅很多资料,很少问编辑。常人无法想象他是怎么做到的。不过他通常会提前很久就开始准备相关知识。

  记者:这样的话,他除了工作和学习,还有没有业余时间了呢?

  服部:据我所知,他每周只抽一天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其余的时间除了睡觉,都在工作了。我觉得,即便他和家人在一起,估计脑子里也在想着One Piece(笑)。

  记者:《航海王》即将在中国的报纸上刊登,可能会面对许多从未看过漫画的年长的读者。您觉得这部漫画能吸引到他们吗?

  服部:《航海王》虽然是少年漫画,但它不仅有趣,还能让人特别感动,这是其他少年漫画无法企及的,成年人也能深度阅读,并为之落泪。另外,《航海王》的画风虽然比较欧式,冒险的故事也很新奇,但它宣扬的价值观却是古老的东方式的,例如自我牺牲,舍己为人,这是日本的传统,实际上也是来源于中国的儒家文化。这种价值观能让日本的成年人感动,应该也能打动中国的成年读者。

 本报记者 郑琳


钱江晚报 阅读 c0002 尾田比新人漫画家更用功 2011-05-15 钱江晚报2011-05-1500017 2 2011年05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