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6版:时评

“五道杠”:一个精神样本的解读

  “五道杠少年事件” 引起的热议已渐渐平息,但是,对这一现象的思考和探究并没有停止。12日,广东一家报纸刊登了记者调查《官样年华——五道杠总队长是怎样炼成的》,为我们认识、把握这一现象提供更多、更详细的依据。

  这篇调查告诉我们,少先队武汉总队副总队长、13岁的初一学生黄艺博的成长历程,并不是一个偶然的个例,而是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可以说,绝大多数孩子都在接受同样的或类似教育,只是这种教育在黄艺博身上更集中,强度更大,效果也更突出,因而,更具有精神样本的价值。

早熟,还是催熟

  今年3月,武汉当地一家报纸报道过黄艺博的事迹:一两岁熟知成吉思汗,两三岁看新闻联播,7岁读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是一个天才政治少年。包括黄艺博的父亲在内,很多人认为这个孩子“早熟”。

  但是,记者了解到一些“正面报道”不会触及的事实。两岁时,黄艺博想看动画片,但被在单位里担任政工干部的父亲不允许,他只能跟着看新闻联播。再后来他一听到“新闻联播”的前奏就兴奋得手舞足蹈,拉着爸爸坐在电视前。“这是孩子孝顺,为了讨好我。”黄宏章这样对记者说时,不知是得意,还是后悔?

  在日记中,黄艺博写道“他(爸爸)总是骂我,打我,没有谅解过我,我一直生活在痛苦中,度日如年。”黄宏章的急躁和严厉,在邻居中是出了名的:“他(黄艺博)要是出来玩,他爸就打他。”在作文《父子之间》里,黄艺博讲述了他因玩赛车而遭惩罚的经历——“(爸爸)两眼死死地盯着我,牙齿紧紧地咬在一起,然后举起他大大的手,‘啪’的一声打在我的背上。”同龄孩子常聚在一起玩“三国杀”,但这个队伍从来不包括黄艺博。“他不爱说话,也很少下楼。”邻家男孩冯杰说黄艺博“都不像个小孩”。看来,黄艺博是“被早熟”的。

  最近有报道说,江苏镇江百余亩西瓜在成熟前爆裂,村民称,西瓜爆裂前曾使用“膨大增甜剂”。西瓜爆裂只是经济损失,而孩子伤不起啊。

伤害与自救

  不能看动画片,不能玩赛车,没有玩伴,一个孩子天性所需要的东西都被剥夺。黄艺博是令人同情的。陪伴童年的是成人读物: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后来则是希特勒、拿破仑和艾森豪威尔的传记以及共青团中央人事变更的剪报。

  对童年所受的伤害,出于本能,人会自救,自救的方式之一,是遗忘与替代,而替代是最好的遗忘。黄艺博是幸运的,因为他找到了精神自救的替代物。

  “正统”教育的结果是,黄艺博成为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官”至少先队武汉市副总队长,佩戴上该市独创的“五道杠”臂章,成为武汉八十多万少先队员学习的对象;出席各种会议,与领导合影,各种头衔、荣誉集于一身……

  如果这样的教育真的能培育出一颗政治新星,一个优秀的干部,为国家服务,为人民造福,那么,令人遗憾的仅仅是黄艺博没有享受到童年的幸福。但是,如果一个人从小缺少普通人的情趣,习惯于精英式的生活,跟普通人没有共同语言,他的思维方式,他的情怀,跟普通人没有相通之处;如果从小到大,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下去,他可能成为一个人民群众需要的好干部吗?

两种话语

  黄艺博在一封信里向父亲承诺: “我会达成您的愿望,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在中国历史的记录上,在人类发展的史册上,留下不朽的篇章,名垂竹绵,功标青史。”

  在另一篇文章里,黄艺博更是满怀激情地写道:“……我是世界,是宇宙,是大自然的最伟大奇迹!因为我举世无双,因为我独一无二,因为我是最棒的,因为我是天下的王者!……”

  如果命运垂青于他,黄艺博将来真的成为一个“王者”,那是黄家的幸运,但是,这是社会的幸运吗?

  很多人都有成为“王者”的远大理想,只是黄艺博的表达更有激情,语言更堂皇,他的父亲黄宏章则表达得更朴素,更实在。受到网民的非议后,黄宏章委屈地说:“当官发财,哪个老百姓不想?”

  “老百姓”可以这样“想”,但是社会机制不能鼓励这种价值观。“五道杠少年”其实是这种价值观的突出体现,很多网民对此言辞过激,甚至令人不能接受,但是,不能说他们的担心没有道理。


钱江晚报 时评 a0016 “五道杠”:一个精神样本的解读 2011-05-15 钱江晚报2011-05-1500017 2 2011年05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