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6版:时评·个论

食品安全
举起“保护之手”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发布消息称,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将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推行食品安全整治区(县)长负责制,统筹推进市县两级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调整,实现各环节紧密衔接,有效形成全链条监管。

  众所周知,中国现行与食品有关的法律、法规有40部,部门规章近300部,不可谓不“密不透风”。但事到临头依然“没人查没人管、不造成重大后果没人管、不死人没人管、媒体不关注没人管”,甚至一些地方官员,譬如健美猪产地,央视曝光丑闻后,不是先想着管猪,反而先把记者管了起来。可见,不是现行“高层协调,分段监管”的既定方针不给力,而是“道德的血液”被一些监管者当成了耳旁风。

  近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提醒我们,高层协调和分段监管有着不容忽视的制度空隙:一是在问题食品出现前,政府基于稳定税源的考虑,往往会优先选择保护本地企业的利益,干预正常的监管,使得监管流于形式;二是在问题食品出现后,又出于保护产业的考虑,对问题企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尽量不使企业和产业伤筋动骨。在GDP诱惑面前,在经济发展的冲动面前,即使最高层一再强调“问责”,但只要制度有空子,食品安全不是领导干部政绩比拼的“必选项”,而是“可选项”,一些官员就遏制不了博弈一把的冲动。

  因此,食品安全纳入政绩考核,意在切断政府官员与食品生产商相互间不正当利益输送关系,从制度上统一思想。近些年,中央政府强调均衡发展,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基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地方政府财政力量不足,一心想做大“蛋糕”,为了发展牺牲农民利益、不惜污染环境、漠视食品安全等现象屡见不鲜。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价值取向之所以出现如此失衡,和上下“政绩取向”出现偏差不无关系。

  著名的“诺斯悖论”说的是:作为“保护之手”的国家是所有经济增长的关键,作为“掠夺之手”的国家同时又是所有经济衰退的根源。当下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纠结如此,集中体现这一悖论。为了眼前利益,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必然有人不惜伸出“掠夺之手”,放松食品安全的“保护之手”。从长远看,这必然带来可预见的经济衰退,如今国产奶粉无人问津进口奶粉供不应求便是一例。而新政绩观就是要引导各级政府主动举起“保护之手”,放下“掠夺之手”。唯有如此,民心才能对执政能力举手,国家经济安全也不会遭遇食品安全的黑手。


钱江晚报 时评·个论 a0016 食品安全
举起“保护之手”
2011-05-16 1832621 2 2011年05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