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d0003版:人文·文化

话剧《谁主沉浮》玩“穿越”,让80后记者直面毛泽东
改制后首次主旋律作品市场化,浙话经理拍胸脯:
觉得不好看,我们包退票

话剧《谁主沉浮》玩“穿越”,让80后记者直面毛泽东

改制后首次主旋律作品市场化,浙话经理拍胸脯:

觉得不好看,我们包退票

  《谁主沉浮》的场景取自上海“一大”旧址,当时的毛泽东、邓恩铭、李达、张国焘……这些历史人物就在眼前,去掉了符号化的高高在上,他们年轻、血气方刚,为着理想而执着。就在这同一台上,青年记者与这些老一辈革命家展开了对话,追问他们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

  除了将历史与当下交错强化人们的震撼,该剧另一条主线便是展现当时与会的13位革命者后来的命运。你能读到毛泽东晚年的回首,还有李大钊、瞿秋白等一批共产党人慷慨就义的故事。与之对立的,便是为了“活着”苟延残喘的陈公博。

  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从剧本探讨到排练,一直参与其中,有一次,他特地赶到上海跟编剧探讨到凌晨3点,就为其中的某个细节。为了赢得更多的年轻人市场,杨建新还与10位大学生一起观看排练,虽然没有舞台背景和服装,但所有人都被震撼了。“一个青年学生跟我说:‘我没想到主旋律能演成这样,很震撼’。”杨建新感慨,让现在的年轻人叫好真不容易。

  “现在很多年轻人对这段历史有点淡忘,现在生活太好了”,杨建新说这个情况普遍存在,参与《谁主沉浮》演出的一些青年演员也是边排练边学唱《国际歌》重新深入这段历史,然后慢慢被感动。从3月21日排练开始,《国际歌》一度成为浙话剧院里的主旋律,走廊上、办公室处处可闻。“舞台上,演员们的悲壮、豪情都是从心底发出的。”

  “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才能展现出一批‘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人生?”这是导演宫晓东的命题,“如果这个戏不写今天的雷子和先驱们的对接,不通过他的对接、他的穿越发出最后的呐喊,那就没有了力量。”

  “这部剧是浙江话剧团改制后对主旋律作品市场化的首次尝试。”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龙还是很看好这部作品的。话剧由一级编剧孟冰编剧,一级导演宫晓东执导,而参演人数也直追电影《建党伟业》,共70余人参加演出。演员阵容也不容小觑,跟《建党伟业》走一个路子,上台的都是戏曲界的“腕儿”。饰演毛泽东的赵旭、张国焘的仲良、马林的潘军等主要角色都是从总政话剧团“空降”的。

  除此之外,《谁主沉浮》的舞美设计也有突破。采用了一个圆形转台置于舞台正中,转台底下装了LED灯,可根据剧情需要,随时变化图案和灯光,以烘托气氛;还有4块具有浮雕感的移动幕板互相配合着演绎现在与过去发生的事,效果很震撼。

  不过,主旋律的作品如何让观众心甘情愿地掏腰包?还没上演之前,王文龙心里没底,不过,他敢对记者胸脯一拍说:“掏钱看这部话剧,一定不会后悔,如果你觉得不好看,我们包退票。”

本报记者 南芳 通讯员 虞姗姗


钱江晚报 人文·文化 d0003 话剧《谁主沉浮》玩“穿越”,让80后记者直面毛泽东
改制后首次主旋律作品市场化,浙话经理拍胸脯:
觉得不好看,我们包退票
2011-06-22 2032917 2 2011年06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