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标准要符合中国国情
记者:你为什么支持现行乳业标准?
金海:我认为检测标准一定要符合中国国情。中国奶业,作为一个产业发展才有十几年。大部分中国人从无奶喝变得人人都能喝上奶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现在有人就盯着国外的标准,我就很奇怪。西方国家奶业发展有100多年的历史,他们现在的标准是高,但怎么不去看看美国80年代、70年代的标准。如果我们的检测标准明天就向国外看齐,那80%的牛奶得倒掉,奶农要破产,我国大多数消费者也就喝不到牛奶了。
中国乳业新标堪称全球最差
记者:为什么说中国乳业新标准是全球最差的牛奶标准?
王丁棉:主要体现在“细菌总数”和“蛋白质含量”两项指标。2010年以前,我国生乳收购标准是每毫升细菌总数不超过50万个,蛋白质含量最低每百克含2.95克。而2010年新修订的标准,将每毫升细菌限量总数提高到200万个,蛋白质最低含量下调至2.8克。这一标准蛋白质含量远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的标准;而菌落总数放宽3倍后,是美国、欧盟(10万个)标准的20倍。这一标准堪称“世界最低,全球最差”。很少的蛋白质,那么高的细菌,喝这种牛奶还不如喝白开水。
■人物
金海,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内蒙古奶业协会常务理事,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院长助理、生物中心主任。
2004年度国家引进的高层次留学归国人才;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基金奶业专项首席专家。
■人物
王丁棉,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曾任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
曾屡曝行业内幕,包括质疑企业往牛奶中添加香精、增稠剂,要求明确鲜奶标识等。
提高牛奶标准不需高级技术
记者:有人认为,修改前的标准很难达到。是这样吗?
王丁棉:不是很难的事。比如说提高蛋白质,不需要多难的技术,只要给奶牛提供充足的、优质的饲料,不出三到五天,蛋白质指标立即就会上去。细菌总数也一样。即使小规模的散养户,做得好的话,也跟大规模的奶牛场一样可以把细菌总数控制在50万以下。
事实上,细菌群落与农民的养殖技术根本没关系,不是农民做不到,而是企业的设施跟不上。牛奶在刚离开牛的乳房的一瞬间,菌落总数其实非常低,菌落总数之后能达到200万个,主要是牛奶进入加工环节前的时间太长。另外,牛奶刚挤出来的1小时内没有迅速将其降到4摄氏度(没用低温抑制细菌繁殖)。再有就是装牛奶的桶、运牛奶的罐子消毒不彻底。这都不涉及什么高级的技术。
说因标准高才加三聚氰胺是冤枉奶农
记者:既然之前的标准不难达到,为什么还要修改?
王丁棉:依据我掌握的信息和调查了解的情况,是某些大企业甚至个别协会在标准中捆绑了自己的利益。
有些消费者可能不太清楚,市场上销售的液态牛奶主要分为巴氏奶和常温奶两种。在牛奶加工过程中,135℃-152℃高温瞬间消毒杀菌制作的牛奶称为“常温奶”,保质期半年左右,可常温存放;75℃到85℃缓慢加热杀菌的称为“巴氏奶”,以酸奶为代表,需低温储藏,保质期多在一周左右。
新国标将菌落总数提至每毫升200万个,用这样的牛奶做巴氏奶,风味、营养受到影响,但对于超高温加工的常温奶影响不大。大企业也希望降低标准,因为低标准的奶源不能做巴氏奶,就由做常温奶的大企业收购。这种市场竞争根本不用价格战来打你,从奶源就把你断了。
记者:内蒙古奶业协会常务理事金海提出,三聚氰胺事件的内在原因在于牛奶检测标准中的蛋白质含量定得太高。你怎么看?
王丁棉:我觉得他是不了解情况,冤枉奶农。三聚氰胺的使用,是因为部分收奶站和个别奶农人为造假,在牛奶里加了水使指标都降低了,这才去使用三聚氰胺,并不是农民本身养的奶牛产奶达不到标准。还有一个原因是抢奶源,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一部分人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线去造假。
我批评新国标是对整个中国奶业负责任
记者:这次炮轰新国标,是给巴氏奶阵营代言么?
王丁棉:不是。但我赞同巴氏奶的阵营,因为他们的观点、利益与我的相符合。但我不在他们的阵营,不是他们的代言人。
我批评新国标,是对整个中国奶业负责任,是对“奶农因标准低拿不到好处、永远走不出困境”负责任。同时,我也在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利益的取得权,本身我就是一个消费者。
王丁棉太不了解中国奶农
记者:王丁棉认为只要舍得给奶牛喂充足的饲料和优质牧草,不用三五天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就会提高。
金海:我觉得王丁棉对国外了解的太多了,但对我们国家的奶农一点儿不懂,一点儿都不实事求是。给奶牛喂优质牧草能提高蛋白质,他说的没错,可我们哪有那么多耕地种植优质牧草?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农民的积极性并不高。
另外,提高蛋白质还需要改良我们的奶牛。我们奶牛的产奶量和美国相比差一半,这是品种的差异,这需要漫长的改良过程。
就细菌总数来说,我们有70%多的奶牛散养户,他们养牛往往就在房前屋后,卫生环境不那么好,牛奶采集后保存条件有限,不能做到全封闭下挤奶、挤完马上冷却,并用冷藏装置送到厂里马上加工。这是一个现实国情,需要通过一个过程来解决。
说大企业捆绑私利太不负责任
记者:王丁棉提出,中国现有生乳标准的出台是大企业捆绑私利的结果,你怎么看?
金海:我认为这种说法太不负责任。蒙牛、伊利等大企业肯定也希望有好的奶源,只是他们现在不愿意说这些话,不愿意参与这些事情。对企业来说,利润最大的其实是高端奶,而不是低端奶。
我认为,说大企业绑架了标准制定是不对的,真正导致标准降低的,是我们的奶牛品种不行,牧场赶不上,奶农的知识水平也不行。标准定得高了,奶农达不到,又不舍得把牛奶倒掉,就得想办法往里面添加东西,这直接损害消费者的健康。而标准低了,奶农起码能让消费者喝上没有添加剂的真正的牛奶。
现在牛奶的蛋白质从原来的每百克含2.95克降到2.8克,标准稍低了一点,但总比没奶喝要强吧。另外,200万的细菌总数也不全是致病的病原菌,很多是乳酸菌等,对人体没什么害处。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我们目前喝的牛奶,只是蛋白质稍微低了一点,这有那么重要吗?
作为专家我是从良心来说话
记者:有人认为你的发言,是在为乳业巨头们“代言”。
金海:作为一个专家,我是从我的良心、使命感和责任感来说话。
我不太理解,大家现在为什么这么关注奶业。我们的大米质量、小麦质量,也达不到人家美国的标准,大家为什么就这么执着地非要谈谈生乳这一个标准呢。我真的不太理解。
我们应该把准确的知识提供给消费者,你说是喝添加了三聚氰胺的牛奶好呢,还是喝营养标准稍微低一些、稀一些但是安全很多的牛奶好呢?我认为,肯定是后者。我觉得现在最核心的问题不应该是争论标准,炒作下去也没有意义。重要的是应该探讨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