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6版:财富·调查

行情最低迷时,卖一头亏300多元

“现在赚的钱,实际上只能弥补过去两年的亏损。” 按照杭州市惠丰养殖公司董事长高志峰的说法,猪肉价格在2008年达到高峰后,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下跌,一直处在低迷状态,尤其是去年猪肉的价格低得不正常,小养殖户纷纷撤离,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上半年的供应缺口。

  “现在看到的生猪收购价格是很高的,但我们前两年都在亏本和微利点上徘徊,现在的盈利只能说是填补了亏本。”浙江金达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经理告诉记者。

  吴经理记得,2008年毛猪收购价最高达到19.6元/公斤,那时毛利润有60%。好景不长,2009年受甲型HIN1流感的影响,毛猪收购价一下子跌到9~9.5元/公斤,而当时光饲养成本就要12元/公斤。“明摆着卖一头要亏一头。”吴经理说,以一头100公斤的毛猪算,多卖一头要多亏300多元,但如果不卖继续养着,人工、饲养费加上去更是一笔大成本。

  熬过最艰难的日子,到去年5月份他们再度陷入困境,当时肉价最低跌到10元/公斤,同时随着饲料人工等上涨,成本又涨到了13元/公斤,又回到了2009年那时的亏损状态。好在这样的日子并没持续多久,随着肉价慢慢回升,后来养殖场逐渐保本,微利。

  “我们这些生产型企业投入大,靠跑量取胜。”和很多小养殖户“船小掉头快”不同,这些规模养殖厂总量基本固定,不会随意增减,这份坚持终于让他们挺过了那段艰难时光。


钱江晚报 财富·调查 c0006 行情最低迷时,卖一头亏300多元 2011-06-30 钱江晚报2011-06-3000010 2 2011年06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