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幼童留洋
1881年6月8日(光绪七年五月十二日),清总理衙门奏:“臣等查该学生以童稚之年,远适异国,路歧丝染,未免见异思迁……趁各局用人之际,将出洋学生一律调回。”慈禧当日批:依议,钦此。
学生,指的是从1872年开始派往美国的幼童留学生,撤回的决定也就意味大清国第一次外派学生事业的夭折。
清政府决定在1872年派出官费留美学生,容闳的作用不可泯没。容闳七岁那年,父母把容闳送进“西塾”。1846年,他跟着老师去了美国,成为第一位毕业于美国著名大学(耶鲁大学)的中国人。
1863年,位高权重的曾国藩约见学成归国的容闳。五年后,容闳拿出他思虑已久的教育计划。1870年,朝廷批准了曾国藩、李鸿章“考选幼童、派遣留学美国”的奏折,专门成立“总理幼童出洋肄业沪局”,“访选各省聪颖幼童,每年三十名,四年共一百二十名,分批搭船赴洋,在外国留学,十五年后,按年分批回国。计回华之日,各幼童不过三十上下,年方力强,正可及时报效。”
但随着孩子们在美国读中学,升入大学,个性尽显。这些为中国守旧派士大夫所不满。此时曾国藩早已去世,李鸿章没有尽全力维护留学教育。于是1881年8月,幼童们分批回国。
有两个人——容闳的侄子容揆和谭耀勋在上船的最后一刻,逃了出来。谭耀勋秘密逃跑后,“留美幼童”的同学们集体凑钱资助他。但不幸的是,1883年,他在完成了耶鲁大学的学业后,因肺病去世。容揆则得到叔叔容闳的秘密资助,1884年毕业于耶鲁雪菲尔德理工学院,后供职于中国驻美国公使馆,直到1943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