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e0004版:教育·创业

创业7年
成“蛋糕大亨”

创业7年

成“蛋糕大亨”

 这个暑假,陶立群正在筹备他的“新天烘焙”第19家连锁店。这位年轻的80后创业者,毕业5年,已经抢占了绍兴西点行业的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年销售额过千万。就在去年,他还上了中国大学生创业富豪榜的百强名单。

  和不少创业者一样,大学期间陶立群就开始创业,只是他比较幸运,三次创业都成功了。大三时,他做过“元祖”蛋糕的代理;大四,他在教学楼走廊里开出“休闲吧”;临近毕业,他又与两名同学在杭州舟山东路上开了家“三叶草”餐厅。

  事实上,陶立群在毕业后工作还是创业的问题上,也有过很大的挣扎,就在大四下学期,各种招聘会紧随而至,陶立群抱着简历和同学一起去应聘,投过不少简历。家里人也给他安排好工作,在一家4S店当销售员。结果,几个月下来,陶立群的业绩惨淡,他觉得这条路不适合自己。渐渐萌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

  提出重新创业时,陶立群的父母极力反对。可陶立群认准了这条路。那年夏天,他顶着烈日逛遍绍兴市区大大小小的蛋糕店,看门道,想问题。他曾经一个多星期除了吃饭,全都窝在房间里查资料,了解市场行情。陶立群说,和父母“空谈”总是没有底气,他要拿出策划书,父母如果认为哪里不可行,他就改到可行为止。2个多月后,满满9页纸的《新天烘焙蛋糕店可行性策划书》放在了父母面前,他们被感动了,最终给陶立群提供了50万元的创业资金。

  虽然自己不会做蛋糕,但陶立群对卖蛋糕很有一套。店面怎么设计、服务怎么跟进,每个小细节都安排得很周到。除了零售,陶立群还抓大业务——制作一批消费卡去企业、单位推销。

  现在,陶立群已经是绍兴不小的名人,他说:“蛋糕店还不饱和。现在很多大品牌的蛋糕店,大多在一、二线城市竞争,县市级城市的市场还有很大空间。我的目标是做县级市里的蛋糕业老大。”

   本报通讯员 陈文蕾

 本报记者 袁春宇

校园里小打小闹

毕业后先人一步

 2005年夏天,中国计量学院,女生宿舍9号楼106寝室,张洁莹开始了网店生涯,在网上卖包包。那时她并没有想到今后将以此为职业,并为之投入所有的激情和努力。

  毕业后,张洁莹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专职卖家的行列,拒绝了家人为她安排的“铁饭碗”,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网商之路。出于货运的便捷,张洁莹搬到了杭州有名的四季青批发市场旁边的出租屋。

  2008年5月,张洁莹的“伊米妮”和“emini”品牌成功注册。同时诞生的还有张洁莹的公司——杭州米妮贸易有限公司。

  张洁莹说:“成千上万的人做着创业梦,只有少之又少的人勇敢地付诸行动。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敢想,敢说,敢干也是一种资本。我觉得我的‘胆商’还不错,我只身一人,跑上海,跑广州,带着身上不多的一点点钱,大胆地下单定货。最早吃螃蟹的人自然受益最大。网上大家刚意识到要做品牌时,我已经将品牌做大了。”

  西班牙的ZARA女装,有“时尚快跑”的美誉。它最大的特点是,在全世界的连锁店里,每周会有2次配送新款。张洁莹的网店也有ZARA的特点,模仿着ZARA的时尚快跑。张洁莹说:“我的网店上架包袋会有300款,如果包括不同颜色,有500款。我们一般是2周上一次新款,一次大概是15款,一直在循环,不受欢迎的做一期就不再续了。但是15个款式里,自己设计的款式大概有2~5个左右。其他都是工厂给我们提供的样板。”

  特殊的经营模式,还引起国外的注意,引来了国外的订单。张洁莹说,自己的客户都是从网上来的。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比较多。有个韩国客人,在网上看见张洁莹店里的包,通过网络交流后,来了一趟中国,专门找到张洁莹,寻求合作。

  现在张洁莹的网店,每天进出的客户超过1万,相当家乐福的门市店。 “我们现在总的顾客大概是4万人左右,这个是网店上购买过的客户。有2次以上购买经历的顾客大概是1万人左右。” 

本报通讯员 王颖

本报记者 袁春宇


钱江晚报 教育·创业 e0004 创业7年
成“蛋糕大亨”
2011-07-08 2055072 2 2011年07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