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2版:调查记者·学者论

334名调查记者数据库何来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中国调查记者行业生态报告》发布之后你听到的反馈怎么样?

  张志安(以下简称“张”):其实没有做非常正式的所谓“发布”,只是开了一个圆桌论坛,邀请的也主要是业内人士。当然,我们预想到会引起关注,但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国内主流媒体的关注,有的几乎刊登了报告的主要数据。到目前为止,我听到的反馈都是比较好的,比较认可。

  记:毕竟这是国内第一份针对“调查记者”这个群体的调研报告。

  张:对。

  记:但我也听到一些质疑,来自调查记者的,说并没有参与调查也没有收到过问卷或电话,在报告中提及的这334名调查记者是怎样进行选择的?以什么方式?

  张:主要是发放调查问卷,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大部分都很配合,少部分调查记者我们又做了说服动员。此外,我们在问卷中问对方是否愿意接受后续深度访谈,差不多有近四分之一的人愿意帮忙,我们计划对50位调查记者进行深度访谈,已经进行了30多个,还要继续。

  记:这些问卷的发放是有针对性的吗?

  张:问卷是有针对性的,就是调查记者,但没有选择性,理论上想调查全国所有报刊的调查记者。我们建立了一个数据库,单是数据库的建立就花了半年时间。一方面由各家媒体推荐其调查记者名单;另一方面我们联系了国内各个区域资深、知名的调查记者,请他们对名单进行推荐和补充;此外,还利用其他渠道进行对照和确认。在调查记者比较集中的地区,主要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在这些区域内调查记者群体有着自己的交际圈,我们将初步的名单拿到这些小群体内进行再补充,最后再进行一次校对。

  所以这次调研是一次全样本调查,我们尽可能将所有的平面媒体(报纸、杂志和期刊)中的调查记者给找出来,但不包括电视、广播和网络媒体。

  记:你们一共调查了多少家媒体?

  张:最终有80家媒体,334名记者。

  记:334名调查记者,分散在80家媒体里,这个比例非常低啊。

  张:是的,这还是放宽了标准的。在建立数据库的时候我们发现,如果要求是全部精力做调查性报道的记者,那么最后这个样本可能不到100个人。所以后来我们把调查的样本标准放宽到“一半左右的精力从事以舆论监督为主的调查性报道的记者”。

  即便是在《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这样以调查性报道见长的都市类报纸,符合样本标准的调查记者也不多。《南方周末》只有9个人符合我们的样本标准,《南方都市报》的深度报道部门有30多个人,但符合调查记者标准的只有8个人,一般的都市类媒体能有三五个调查记者已经算很不错了。


钱江晚报 调查记者·学者论 c0002 334名调查记者数据库何来 2011-08-29 钱江晚报2011-08-2900012 2 2011年08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