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2版:调查记者·学者论

调查记者并不满意职业环境

  记:为什么会想到做这项研究?

  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从2005年开始我就对深度报道和调查记者特别感兴趣。在新闻学的研究里,就新闻实践角度来讲,调查性报道一直被认为是新闻业务实践当中的“金字塔”,它是最能够体现一个记者的采访突破能力和职业水平的一种报道样式,也是最有可能去监督公权力运作,推进社会进步的一种报道类型。调查记者这个群体则是金字塔的顶端,代表了这个职业的标杆。他们面临的职业风险最高,采访成本和采访阻力最大,舆论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压力和挑战也最多,当然他们所作报道的社会影响也往往是最大的。在西方新闻界,对调查记者群体的研究就一直是很宝贵的样本。

  过去,我写了几本深度报道方面的书,其中访谈的对象大多都是调查记者,但大量的访谈之外,我觉得需要进行量化的研究作为补充,揭示整体的概貌和生态。刚好,跟沈菲(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副教授)要申请项目,他也觉得好,我们就决定合作这个课题。其实,《中国调查记者行业生态报告》只是这项课题中的一小部分,是最初步的一些描述性数据,来呈现调查记者的职业生态和职业观念。这个课题并没有结束,我们还在做后续、更深入的调研。

  记:最后调查的结果与你们预先设想的吻合吗?

  张:女记者的比例有一点意外,现在看起来调查记者中,女性有16%,男性有84%。

  记:这反而比你们预想的要高吗?

  张:你觉得已经很少了?这可能是我个人的感性判断,本来以为没这么多。但最最意外的是“未来的职业规划”这部分,比我们想象的不乐观,有40%的调查记者不准备继续从事调查性报道。当然,他可能去做编辑、做管理,但至少是不做一线了。愿意继续从事调查性报道1~5年的记者比例只有13%,很低,这充分说明,调查记者对职业环境的满意程度是比较低的。

  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一个记者要从业多少年,积累多少经验才有能力胜任“调查记者”的工作?从我们的调查来看,平均下来,一个调查记者要从事新闻工作8年或做调查性报道5年,才能有丰富的经验来应对调查性报道的复杂性,但很可惜,他能够持续去做这类报道的时间又很短。


钱江晚报 调查记者·学者论 c0002 调查记者并不满意职业环境 2011-08-29 钱江晚报2011-08-2900015 2 2011年08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