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j0003版:浙中城事·健康

文章导航

59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稍微动动便有生命危险
面对生死,她勇敢且乐观——

多活一天,我就算赚到了

  婺城区青春路上的老化肥厂宿舍内,59岁的吴阿姨坐在一张藤椅上,正在摆弄电视机遥控器,一旁的墙角,放着一台制氧机。

  她双手的指甲看上去是紫色的,手指要比常人粗得多,两条双腿,也有些浮肿。

  看到有趣的节目,她忍不住笑了笑,很快就止住了。

  吴阿姨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能做稍微剧烈一些的事,哪怕就是笑得久一点,也会气急、胸闷,然后就需要吸氧。

  这套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房子,虽然有四五十平方米,可吴阿姨每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这个10平方米的房间。

  大多数时间,她就一个人安静地坐在那里,把电视频道换来换去。看看连续剧,这已是她能拥有的最大的快乐了。

  金华市中心医院心血管一科主任傅慎文是吴阿姨的主治医生,昨天,他专程去探望自己这位特殊的病人。

  两个人已经很熟了,吴阿姨把头转过来,伸手握住医生的手,聊起了家常。偶尔涉及生死之类的话题,吴阿姨也不忌讳,似乎早已经看淡了。

  很明显,吴阿姨的乐观,感染了傅医生。从医20多年了,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心脏病患者,可像吴阿姨这样的特殊病例,他还是第一次遇到。

  傅慎文说,阿姨患的是先天性房间隔缺损,这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大多数患者在小儿时期并不会出现发病症状,一般在21~40岁之间开始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从事剧烈一些的活动后就会气急、心悸、呼吸道感染及心力衰竭等。

  房间隔缺损的症状并不一致,与缺损大小和分流量多少有密切关系,不过,大多数人都是缺损一小部分。可吴阿姨的心脏,压根没有房间隔,是最严重的一种。通俗一点说,吴阿姨只有一个心房,静脉和动脉的血是混在一起的。随着病情加重,她会越来越缺氧,时时感到胸闷。

  如果没有经过早期手术矫正,生存期是非常短的。她的心脏已经很大,将肺挤压得很小,加剧了呼吸困难。

  几乎可以说,吴阿姨能活到现在,是一个奇迹。

  吴阿姨还在20多岁时,就知道自己有这个病了。那时候,她怀孕不久,医生跟她说:你有先天性心脏病,不适合怀孕。

  吴阿姨没有理会这个“警告”,后来生了两个孩子。

  第一次发病,是在33岁那年。

  1985年,她在金华一家印铁制罐厂工作,位于现在金华四中附近。一天下午,厂里组织开会,会一开完,她就骑着自行车去老火车站玩。

  不到1公里的距离,骑到目的地时,吴阿姨已经有点吃不消了。

  “头很昏,气也喘不上来。”吴阿姨把手放在胸口,“演示”当时的情景。

  感觉情况不妙,她连忙去了医院,“医生看过后,连连摇头,说要马上手术,否则不知道哪一天人说没了就没了。”

  夫妻俩去了上海的一家医院,“那段时间,医院里的心脏病人,几乎手术一个,就死一个。”老伴周大伯摇了摇头说,在那个年代,医疗技术还不发达,两人见此情景,忙收拾行李回到了金华。

  这些年来,吴阿姨的情况越来越糟。最近10年,每天都必须吸氧。到了最近两三年,病情越发严重,几乎每年都要送到医院抢救好几回。

  “光今年,就已经急救了3次了,每次都凶险不已。”老伴说。

  今年6月,她又进了一次急救室。从医院回来以后,她再也不能出门了,即便是上下楼梯这样简单的事,如果严重一点,也会要了她的命。

  现在,每隔半个月做一次检查,也是医生上门“服务”抽血。

  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吴阿姨每天刻意少喝水,“稀饭里、饭菜里有些汤的,就权当补充水分了。”

  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心脏日,今年是9月25日。

  傅慎文说,心脏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一定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说这些话的时候,吴阿姨就在旁边,一脸地平静。

  “我早看开了,能活多久算多久。多活一天,我就算赚到了。”吴阿姨说。

  已经不知道多少次被医生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或许生死这样的事,对吴阿姨来说,已经不再是什么问题。

  “我有很多病人,知道自己患上了心脏疾病,便自怨自艾,心情一下子变得很坏。而这样,恰恰又最不利于治疗。”傅慎文说,“我就跟他们讲吴阿姨的故事,讲她的乐观和坚强,面对疾病和死亡的态度。”

  对医生来说,吴阿姨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钱江晚报 浙中城事·健康 j0003 多活一天,我就算赚到了 2011-09-23 2157386 2 2011年09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