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绍郡中西学堂。浙江第一所中西学堂。
蔡元培辞官办学
本版文字/屠晨昕 本版照片/由绍兴一中提供
1898年,在维新人士的积极推动下,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诏书,宣布变法。
清政府中的守旧派不能容忍维新运动的发展,是年9月21日,慈禧太后软禁光绪帝,再次临朝“训政”,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
蔡元培觉得改革政治,清廷已无可与谋,遂断然请长假,南下从事教育。他以翰林之身投身革命,成为著名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者,并一生坚持进步,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独一无二。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梁漱溟即说:“蔡先生一生的成就不在学问,不在事功,而只在开出一种风气,酿成一大潮流,影响到全国,收果于后世。”
可以这样说,在清末民初的新式学堂中,绍郡中西学堂是佼佼者之一。这都是蔡元培一手打下的基础。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关于蔡元培办新学的故事,这也是辛亥前夕,中国社会的时代写照。
本版文字/屠晨昕
本版照片/由绍兴一中提供
绘画/马骥
1898年。绍郡中西学堂。浙江第一所中西学堂。
蔡元培辞官办学
大翰林辞官回乡教书
1898年的冬天,戊戌变法失败。
任翰林院编修的蔡元培,认为失败的原因在于“不先培养革新之人才”。于是,他辞官回到家乡绍兴,应聘出任绍郡中西学堂的校长。
翰林,相当于现在的院士,是老百姓眼里的大官。如今居然做起小学校的校长,大家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在当时的绍兴城内,不时有人对着他的背影指指点点。
对这些,蔡元培都付之一笑。他知道他要做的是什么,就是改变传统私塾的积习,推进新式教育。
为了聘请教师,蔡元培遍访绍兴名流。
在国学方面,不限于经学,史学、词学、蒙学等方面的人才,他都伸出橄榄枝。他还走访搜罗懂西文的绍兴人士,除了英文,还开出了法文、日文等课。
虽然找老师并不顺利,但蔡元培并不在意。
传统的启蒙读物《三字经》、《千字文》,已经不适应时代需求。他着手组织老师自编教材,还亲自编写蒙学《切音课本》。
蔡元培还要求学生写日记,要包括四个方面,探究新知,关心时事。
经过几年努力,绍郡中西学堂成为当时绍兴藏书最多、教学仪器设备最好的新式学校,培养出了一批拥有新思想的学生。
曾任北大校长的蒋梦麟,当年是11岁的小学生。
他说,当年学校教的不仅有旧学,还有西洋学科,“我第一次知道了闪电是阴电和阳电撞击的结果,而不是天上的电母神仙从镜子里发出的闪光。后来,基础物理学又告诉我雨是怎样形成的,于是,巨龙在云端张口喷水的观念只好放弃了。这是我了解科学的开端。”
和蒋梦麟一样,在这个学校里,许多人开始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新学旧派间的论战
蔡元培大量开办新学,中西之学并存,教员也分成了新旧派别。
新派教员的代表人物,是理学教员马用锡和杜亚泉,他们提倡民权、女权和进化论。他们的思想与蔡元培相投,因而颇受提携。
而旧派教员的代表,则是蔡元培的连襟薛阆仙。
之前,两人的关系相当深厚,据说,蔡元培在书肆中见有好书,无力购买,薛阆仙知道后,就跑去买来,两人共读。
在当时的学堂里,餐厅是一个大厅,摆着许多方桌。教员、学生、总理共坐。用餐时谈天,难免涉及政治、风俗上的问题,两派展开辩论。结果,往往是新派占了上风,被众多学生都看到,旧派觉得很没面子。
有一次,薛阆仙等旧派教员找蔡元培交涉。蔡元培就跟他们讲:“我是一视同仁,只要你这个学问有利于学生就行。”旧派觉得他袒护新派,便到学校创办人徐树兰那里去告状了。
徐树兰思想开明,对于蔡元培的诸多办学举措,他一向支持。最后也总是不了了之。
学生集队上街迎光复
在1900年,蔡元培卷入反对废立光绪帝的事件。
1900年1月24日,慈禧太后立端王载漪之子溥儁(音jùn)为大阿哥,迫使光绪帝让位。
26日,上海电报局总办经元善领衔,以绅商学各界1231人联名的形式电致总理衙门,反对废立,蔡元培即名列其中。
不久,经元善遭到通缉、避走澳门,形势顿时紧张起来。
为了保全学堂,徐树兰要蔡元培把皇帝上谕恭录下来,悬挂在办公室的墙上。
蔡元培认为这是畏祸,以及对自己的干涉,两人的冲突骤然激化。1900年秋天,蔡元培愤然辞职,离开绍兴。为此,中西学堂也停办了一年。直到1901年秋天,学堂重开。
然而,在蔡元培任职的两年期间,就为学校定下了基调,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式思想的学生。
辛亥革命期间,学生们组成演说队上街宣传,还在周树人周老师的带领下,集队出城欢迎王金发部队光复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