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杭州女学堂。掀起女权浪潮。
浙江女校 一马当先
1905年,科举废除,书生们不用再摇头晃脑背八股文了。
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废除制度导致了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资源和新时代价值之间最重大的一次文化断裂”,这种制度资源的丧失,同时也为清朝的覆灭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
也是那一年,一批新式学堂出现。“子曰”、“诗云”从此让位给了声光电化。一些前所未有的人群出现了,“新学生”、“新士人”、“新军人”乃至“新官吏”。一切都冠以“新”字,昭示着与古老社会的决裂。
杭州有两个奇女子,也在这一年,决心推新学,让更多的女子成为“新女性”。
十四中的校徽,中间是一朵菊花。这朵菊花,上个世纪初就已傲然绽放。
这一课,我要讲两位辛亥奇女子,她们虽然出身于封建文化壁垒,然而已经决心与古老的旧中国诀别,用自己的双手来埋葬统治已达二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
本版文字/徐洁
本版照片/由杭十四中提供
绘画/杨可威 马骥
1905年。杭州女学堂。掀起女权浪潮。
浙江女校 一马当先
用儿子孝顺的钱办学堂
辛亥革命中涌现了许多奇女子,其中一位,便是我们杭十四中的创始人,也是第一任校长——“巾帼完人”顾文郁。
在女学堂开校的留影中,仔细看就会发现,她们的穿着打扮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依然长袍宽袖,依然缠足。
那个时代,“女子无才便是德”。杭州城里普通平民家庭出生的女孩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只得成为终身文盲。
1902年,顾文郁等人发起杭州“放足会”,在里西湖张公祠召开成立大会,然而到会女子大多不识字,这令顾文郁深感反封建必先兴学。
顾文郁是江苏华亭人。1883年,她没了丈夫,带着四个儿子,航海三千里来到杭州,日子过得很清贫,菲衣薄食,含辛茹苦,靠给别家做绣工维持生计。创校经费全靠几个儿子倾囊相助。
女子学堂落成后,“放足会”继续在学校生根。
顾文郁要求尚未缠足的学生坚持不缠足,入学前已经缠足的学生逐渐解放缠足布,改变这种严重侵害女性身心健康的封建陋习。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的俗语,逐渐在学校成为历史。后来苏州仿效,流风远播,缠足恶习从此革新。
1905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正式废除。学校积极顺应时代变化,开始教习西方自然科学,增设体育课,还针对女性特点和需要,成立家事事务所,开设保育、烹饪、新时代女红等课程。
当年女学堂的教员都是教育界有名的人士,先后请了沈钧儒之弟沈蔚文、钱学森之父钱钧夫、名记者邵飘萍及书法家朱牯生等当教员。
开学典礼上她割臂明志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彼时和顾文郁一样出名的,还有一位烈女子惠兴。
这朵菊,虽然来不及吐露芬芳,却把她斗霜傲雪的凛然风骨刻入了历史。
19岁那年,惠兴的丈夫过世,她开始了寡居生活。15年后,在一次偶习张之洞的《劝学篇》后,她感奋不已。
那时,清政府的统治已摇摇欲坠,西方的先进思想不断传入国内,惠兴知道,中国女子欲摆脱受压迫地位,必须读书识字,提高文化水平,求得谋生本领,她从此走上了以提倡女学为己任的人生之路。
1904年6月26日,惠兴动用各方关系,请来当时杭州有声望的满族绅士协议开办女学。
在其努力之下,筹得300余元,于同年9月16日,在杭州旗营迎紫门北面金钩弄梅清书院旧址,创办贞文女学(小学程度)。
同年10月,新校舍落成。
在贞文女校开学典礼上,惠兴的举动震惊四方,她竟然当众割下手臂上的一块肉:“这块臂肉,作为开学的纪念。这贞文女学校,倘以此日推广,我臂肉还能重生。倘这女学校半途停废,我必把这身子,来殉这学校的。”
然而因缺乏固定收入,至次年秋,贞文女校已几次停课。先前说要出钱助学的人,不仅推托不给,反而笑话惠兴“好事”。惠兴决定以身殉学。
在遗书上,她写道:“愿将一死,以动当道。”
1905年11月25日凌晨,惠兴吞服大量鸦片后,打算去浙江将军处面交事先写好的禀帖,但当时神色已变,救治无效,惠兴于午后气绝。临终时,她说:“此禀递上有常年经费矣。”
那年惠兴年仅35岁。她死后,浙江将军会同浙江巡抚张曾敬上奏,奉旨建坊,葬于孤山放鹤亭后。当局终于答应给学校常年经费,同时,杭州协领贵林继续筹款建校。
辛亥革命的成功靠两条,一是武力暴动,二是思想解放。杭州女学堂和贞文女学的兴办自然是民主启蒙时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具体实践。
正是这些新式教育的兴起,孕育了杭州乃至浙江的民主思潮,成为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思想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