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d0007版:辛亥百年

  教生物的周老师引发“木瓜之役”

  在“一进”校舍2楼,住过不少名人。

  李叔同住在东面,鲁迅、陈望道、刘延陵先后居于西首,朱自清、叶圣陶则同室居于中央。

  鲁迅当年在西首的宿舍,现在正如你们看到的,已经成为了鲁迅纪念室。窗外那株樱花树,已经颇有些年份了,开花的时候,也算是校内一景了。据说,这树就是鲁迅亲手种的。

  1909年,那时他还叫周树人,从日本留学回来后,被两级师范监督沈钧儒聘为生理、化学教员。

  100年前,人们还拖着长辫子,这个剃着招牌平头,穿着窄身西装的28岁青年,已经在课堂上讲生殖系统了,他还鼓励学生要敢于解剖尸体。

  教植物课的时候,周老师经常会选一个周六的下午,带学生到钱塘门外或西湖边去采集标本。现在校史馆里,还留着当年那些学生捐赠的采集标本时用的木框。

  留日青年的特立独行,在当时的学校里特别刺眼,最终引来旧礼教的围攻。

  1909年6月,沈钧儒因担任浙江省咨议局副议长而辞去校长职务,由当时任浙江教育总会会长的夏震武接任。

  夏震武是个保皇派,以道学自命、极端顽固,刚来就迫不及待地要恢复旧文化、旧礼教和奴化教育秩序。

  他要求教员,必须用当时官场下属见上司的“庭参”礼节,穿礼服到礼堂和他见面,在就职时要行祭孔礼。

  当时的教务长许寿裳,拒绝了夏震武这种倒退式的做法,并将这一情况告诉了全体老师。

  这下,老师们炸锅了,坚决拒绝“庭参”。

  特别是周树人,干脆就穿着西装、留着一头倔强的头发站在夏震武的对面,直接反抗。

  夏震武恼羞成怒,本来就对周树人不满,这下更加气急败坏地骂了过去。

  老师们群情激昂,宣布停课。周树人和许寿裳等25名教员向浙江提学使辞职,并搬出校舍。

  因为夏震武平日木头木脑,顽固不化,大家都叫他夏木瓜,于是这场反对夏震武的斗争,经张宗祥提议,就取名为“木瓜之役”。

  “木瓜之役”矛头直指清政府,它发生在辛亥革命前夜。这个战役的胜利,使辛亥革命在浙江光复的进程大大加快。

  教体育的黄老师光复杭州

  曾经在浙江两级师范当体育老师的黄元秀,可能在民间的知名度不是很大,但他是正宗的辛亥革命元老。

  他功夫很好,算是一位武术大家,出版过《武当剑法大要》、《太极要义》等武林秘籍。

  黄元秀也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辛亥革命前回国,主持同盟会杭州分部,以南屏山麓的白云庵为秘密联络点,与陈其美、章太炎、徐锡麟、秋瑾、陶成章、吕公望等人,经常一起商量聚义起事。

  1911年11月5日凌晨,革命党人经过一昼夜的战斗,光复了杭州,当时黄元秀是两大参谋之一。

  11月7日,杭州召开各界代表大会,宣告浙江军政府成立。由于黄元秀对光复杭州的贡献,使他在浙江军政诸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袁世凯掌权后,孙中山因为国民党力量涣散,决定组建中华革命党。1913年9月27日,黄元秀与四位同伴首立誓约,成为中华革命党第一批党员。

  别看黄元秀功夫好,在杭州光复的时候,一马当先,他的学识也很渊博,特别是书法,自成一格。

  如今,杭州不少风景名胜地,都保留着他的碑题。灵隐的“灵鹫飞来”、断桥的“南无大日如来”等都出自他的手笔。

  现在,南山路的涌金楼就是这位革命元老的故居“放庐”。楼前有一纪念碑,“放庐”历史和黄元秀生平都刻在这个上面,有兴趣的同学不妨去看看。

  教音乐的李老师演起文明先风

  在“一进”之后,有一座新亭,那就是叔同亭,纪念在此执教音乐、美术长达7年之久的艺术先驱李叔同。

  当年,经亨颐聘请李叔同,大师开出条件:必须配备音乐教室,还要100台钢琴。经亨颐四处奔波,想方设法,只凑到2台钢琴和50台风琴。不过李叔同还是被经亨颐的诚意感动,1912年,他成为浙江两级师范的艺术教师。今天杭高的停车库,就是当年李叔同的音乐教室。

  李叔同开设写生课,野外写生在民国初年尚属闻所未闻之事,当年一师学生到西湖或其他风景区画风景时,还常常被警察误解干涉。人体写生,就更是破天荒的创新之举,李叔同在一师素描课上首开中国人体写生教学之先河,它所带来的冲击绝不仅限于教育界。

  当“爱用国货”运动开展的时候,李叔同毅然脱下洋装,穿上灰色云章布做的袍子,身体力行。平日遇到学生言行不美或犯了过失,李叔同不会当众责备,而是下课时请他单独留下,轻声而严肃地告诫下不为例,言毕就鞠躬告别。


钱江晚报 辛亥百年 d0007 2011-09-27 钱江晚报2011-09-2700010 2 2011年09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