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8版:科教·生命

来自中国内地的华裔科学家王存玉,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记者专访曾在他的实验室访问工作过的浙江医生

他在学校名气很大,对人很和善

  “王存玉教授?我认识他啊!刚给他发了贺信,我曾去美国在他那里做访问学者,今年年初回来的。”昨天,浙大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主任施洁珺博士高兴地对记者说。

  10月17日,美国国家医学院公布了65名新任院士名单,来自中国的华裔科学家王存玉教授名列其中,是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来自中国内地的学者第一次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他目前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牙医学院口腔生物学和医学系主任、讲席教授。

  昨日,记者找到了与王存玉教授共事过的浙江医生施洁珺,听她讲讲王存玉的故事。

诱导细胞转化,获奖当之无愧

  昨日傍晚,施洁珺下班,正要去参加导师的聚会,得知王存玉教授当选院士,她很高兴,并第一时间给王存玉教授发了祝贺邮件。“医学的发展是非常快的,而基础研究对医学技术的促进相当大,王教授就是做基础研究的。”施洁珺向记者介绍。

  王存玉教授所在的UCLA与浙江大学从2006年开展合作。去年7月份以来,施洁珺主任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UCLA工作了近半年时间,其间在UCLA口腔生物学系王存玉实验室与王存玉教授共事过。

  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施洁珺博士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在美国工作时的经历:“受益非常多,王存玉教授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当之无愧。”

  记者了解到,王存玉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1990年赴美留学。来美后,他先后在北卡罗来那大学、密歇根大学从事科研、行医、教学活动,对肿瘤细胞耐药和肿瘤的骨转移、口腔炎症的发病机理,口腔炎症和代谢性骨丧失等方面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实验室,规模很大

  去年下半年,正在美国做高级访问学者的施洁珺,给王存玉教授发了申请邮件,希望到他的实验室参观学习、工作一段时间。在UCLA医学院,王存玉教授名气很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实验室,规模也很大,实验室里的管理者、专职科研人员、博士后、研究生有20人左右。而实验室每年获得的国家科研资助基金,也几乎是医学院众多实验室中最多的。

  “王教授了解到我是正畸专业的,非常高兴地邀请我去他的实验室工作,他人非常和善。”施主任说,刚去实验室的时候,王教授刚刚在著名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了论文,就是关于肿瘤成骨机制,诱导原始细胞转化为骨细胞的研究。

  “我对这个课题非常感兴趣,跟我的专业也很相关,正畸牙齿说白了,就是让人的牙齿在骨头上移动,排列整齐。如果王教授的研究应用于临床,对正畸学科的帮助非常大,到那个时候,矫正牙齿需要生成骨头时,就可以诱导细胞转化,让干细胞变成骨细胞。”施主任说。

王教授期望,合作推动国内口腔医学

  “他非常敬业,对工作非常认真,而且他的学生中有不少也是中国人,他觉得中国学生刻苦、聪明。而且他与国内大学合作意向非常明确,也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大学有共同发展和应用。他说很期待与我们的合作。”施洁珺说。

  王教授有着严谨的学术态度,在生活上很关心同事。施洁珺主任说,对自己短期的工作,王教授不仅非常欢迎,还请工作人员专门为她买了两套实验室专用的白大褂,每件要80多美元,方便她工作,她非常感动。

  在今年年初施洁珺主任离开实验室之前,王教授热情地做东请她吃饭,临行还送给她一对印有UCLA标志的对笔,一支水笔,一支钢笔,叮嘱施洁珺主任,有机会一定合作,推动国内的口腔专业发展。


钱江晚报 科教·生命 c0008 他在学校名气很大,对人很和善 2011-10-19 2186606 2 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