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10版:科教·教育

果树林、菜园、鱼塘、鸭棚,样样都在校园里

学生吃的全是自己种的蔬菜

  “啧啧,你说我们班地里的那只冬瓜,什么时候能摘下来吃啊?”

  “快了吧,都那么大了,你肯定抱不动!”

  “要不我们现在就去冬瓜地里瞧瞧,顺便看看果树林里的香泡熟了没。”

  ……

  近日,龙游县塔石小学的一间教室里,一群小馋猫聊得起劲,他们口中的“冬瓜地”、“果树林”就在校园里。当城里的老师和家长为孩子没地方学农而犯愁时(见本报9月16日相关报道),该校校长吴卫中却带着学生们,在校园里务农。除了冬瓜地、果树林,这儿甚至还有菜园、鱼塘、鸭棚和猪圈等,俨然是一个超级大农庄。

  该校目前建有一个近5亩的种植基地,按年级、班级将基地划分为若干块,作为各班级的种植园区,每个班可以根据学生年龄段的实际,种植各类蔬菜、花草等植物。“这块地是四年级承包的,孩子们种了点青菜。别看叶子上被虫子咬出了好些洞,那是没喷农药的结果,说明孩子们种的菜绝对是天然无公害。”

  操场边则是一排果树林,有桃树、樱桃树、柿子树、香泡树等,难怪让小馋猫们念念不忘。吴卫中介绍,除了低年级学生,该校四到六年级,每个班都有一块地,由学生负责日常看护,每两周还会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力所能及的务农活动,例如拔草、捉虫,学生的兴奋程度不亚于春游、秋游。吴卫中说,2003年学校设立种植园的初衷,就是希望农家孩子不忘农。

  七八年下来,学校除了种植基地,还陆续建起了一个近2亩的鱼塘、一个鸭棚和一个猪圈。鱼塘里每年要放养上万尾鱼苗;鸭棚里养着鸭、鹅等家禽;猪圈里每学期都要养七八头猪。这些都由专门的饲养员负责,而鱼与家禽的喂养,则由各班级在饲养员的辅导下分工进行。

  吴卫中说,其实打造一座“校园农庄”,成本并非想象中那么高。“农村小学可利用空间比较大,关键是否能合理利用。”像食堂里的剩菜剩饭,可以用来养鱼、养家禽,这些家禽的粪又是蔬菜的最佳肥料,而蔬菜、鸭蛋和猪肉,又是食堂的最佳原材料。就连猪粪产生的沼气,都被用来作为食堂的燃料。塔石小学的生态环保账,着实打得精细,也难怪附近小学近年来纷纷效仿。

  本报记者 沈蒙和


钱江晚报 科教·教育 c0010 学生吃的全是自己种的蔬菜 2011-10-21 钱江晚报2011-10-2100010 2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