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e0003版:新教育

10岁女孩的志向,当联合国秘书长

  10月18日,我们走进10岁女孩沈璐玮位于滨江区的家,她爸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这时候从房间里出来一个小姑娘,样子很清秀,脸上带着好奇的表情,一见到我们这些陌生人,大声地向我们打招呼:“叔叔好!”“阿姨好!”记者事先了解过,沈璐玮已经在家自学好多年了,她的礼貌让记者马上有了好印象。

  沈璐玮学习的地方,书桌上摆满了书,仔细一翻看,还真吓了一大跳。这里的书难道是一个在家自学、10岁大的小姑娘看的吗?《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美国国家地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走遍法国》(法语版)、《欧洲艺术》(英文版)《走遍西班牙》(西班牙文版)……

  记者在跟沈爸爸交流时,看到沈璐玮拿着一个大脸盆往阳台上去,脸盆里有很多洗好的衣服。晾衣架挂得很高,小姑娘站着够不到,她就跳起来拿,弹跳力真不错。脸盆里的衣服有她自己的、也有10个月大的弟弟的尿布,还有爸爸妈妈的。

  记者暗自佩服时,沈璐玮主动提出要表演一段演讲。一开口,记者就傻眼了,她是用法语讲的,说什么记者根本不知道,但她的演讲的确很不错,抑扬顿挫。沈璐玮说,她模仿的是法国广播员向大家播报巴黎大罢工的信息。

  见记者发愣,小姑娘马上拿出巴黎的地图,也是法国版的,“你看,这段路全堵上了,车子都动不了。”小姑娘说,她最喜欢看地图了,《走遍法国》已经学过三遍了,里面讲到法国的地名,她就喜欢去查地图,看看这个地方到底在法国哪个位置。

  “有一天早上,我突然想研究路易十四进攻荷兰时的进攻路线。路易十四是很著名的霸王,但也没有秦始皇这么坏。”我们还在看巴黎地图,小姑娘转话题了,记者真有点跟不上她这种跳跃性的交流方式。沈璐玮继续说她喜欢埃及历史、英国历史,现在正研究法国历史、西班牙历史和美国历史。

  “我会在记忆好时背东西,我最喜欢做推理题,越难越高兴。”小姑娘的话题又变了。

  她拿出一本《门萨,世界第一智商俱乐部》。“你都做得出吗?你的智商是不是很高呀?”小姑娘咧开嘴笑了,露出两颗大门牙,“不可能做不出来的,如果五分钟做不出,我不会傻乎乎坐在那里想,想不出就做其他的事,或者出去走走,马上就能想到办法。”

  大家一起出门来到小区里,小姑娘又让我们看到了惊讶的一面。她可以吊在高高的单杠上,然后就像荡秋千一样高高地前后摆动,“我经常到这里玩,我最近新发明了一个动作,你看好啦!”小姑娘来到双杠上,给记者表演了一个蜘蛛人。

  小区里有不少孩子,都在跟沈璐玮打招呼。沈妈妈说,女儿是小区里的孩子王,有些孩子经常来找她玩。沈璐玮说,有些已经很难再碰到了,他们的作业很多,不出门了。沈璐玮对马上到来的万圣节很兴奋,去年她给小区里的几个朋友发出自己制作的邀请函,让他们多带糖果到她家,还组成一个团队,拎这篮子、水桶,在小区里挨家挨户敲门讨要糖果,广场上的小孩都被吸引了,都加入了这个团队。

  整个采访过程中,沈璐玮很开心,很乐意把自己的本领展示给我们看。记者算了一下这个小姑娘的本领,真不得了:会英西法三国语言,熟悉这些国家的历史;学过书法、山水画、拉丁舞,芭蕾舞四级,钢琴八级,在学初三的化学。而她的同龄人此时正坐在小学的课堂里。

  沈爸爸对女儿目前的发展很满意,是他决定让女儿从校园里出来,待在家里学习的。“我只是希望能延长孩子天真的童年。如果不去学校,她会休息好、吃得好、玩得好、睡得好,而且从来没有作业。”沈爸爸说,沈璐玮只当了一年半的小学生,沈妈妈曾经担心不让孩子上学,孩子会不会孤僻,但沈璐玮阳光的个性让他们坚持下来了。

  沈爸爸对学校教育很不客气,“学校里老师只注重分数,个别老师可能会关注学生个性,但整个教育体系没有从孩子个性发展的需求出发,孩子在学校里不快乐。”

  沈璐玮的心智比同龄的孩子低一些,小区里同龄的孩子会说她:“你怎么还玩这么幼稚的游戏!”这是沈爸爸乐于见到的,“在学校里,四五年级的孩子成熟度就很高了,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沈爸爸读大学的专业是生物医学工程,在通用电气干过,后来去英国读研究生,学的是交互多媒体设计;沈妈妈学的是外语,做过外贸。从2005年起,夫妻俩把“培养孩子作为最主要的工作”。沈爸爸说,他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兴趣,教给她方法,让她像百花园里的花草树木一样,按照自然的方式成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沈璐玮的学习有这个味道。沈璐玮学语文,课文中讲到苏州,就去苏州游玩一天;喜欢上了李白的诗,就去西安,还在那里学了《长恨歌》,“现在她很喜欢西班牙、法国的历史,明年打算带她去待一段时间,让她在文化上提升一个层次。”沈爸爸说。

  沈爸爸说,不能用分数来评价孩子学得怎么样,沈璐玮从来不考试,她就是这么喜欢学。沈爸爸有一个愿望,希望女儿古今贯通、中西贯通,脑子里装满世界。沈璐玮的志向是,长大了上剑桥大学,当联合国秘书长,为人类的进步做贡献。

  本报记者 梁建伟/文 魏志阳 金戈 /摄

  宅家“上学”,这样也可以啊?记者探访的杭城两位最牛“校外生”:

  10岁女孩在家自学英西法三国语言,芭蕾舞四级,钢琴八级,在看初三化学书;

  11岁男孩在浙大蹭课2年,能解线性代数、解析几何,一般英文书难不倒他,和老外交流不成问题。


钱江晚报 新教育 e0003 10岁女孩的志向,当联合国秘书长 2011-10-21 2189073 2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