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4版:时评·众议

公租房对外来工开放,城市大了美了

  本期主持 董碧辉

  前天,北京市《关于加强本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管理的通知》发布,《通知》明确提出,申请北京公租房的家庭,除了本市户籍符合一定条件的家庭外,在北京工作一定年限的外地人也纳入公租房的范围。这也是北京的保障房首次对外地人开放。该通知从12月1日起施行。

  钱报网网友cuilifeng:外来务工人员尽管户籍不在北京,可是他们同样在无声无息地履行作为城市公民的义务,他们为这个城市付出汗水、贡献智慧,推进当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城市也就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包容之心对他们真诚相待。可以说,北京作为首善之都,公租房首次向非京籍开放的政策,能够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让他们能够放下包袱安心工作。而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有利于通过公租房作为户籍歧视的突破口,进而逐步实现尊重和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权、工作权、受教育权等,让他们享受到同当地人一样的待遇。

  钱报网网友程绍德:北京保障房对外地人开放,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实现安居乐业梦想,无疑体现了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尊重。但这仅仅是第一步,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解决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的长期政策,如公积金政策、经济适用房政策等,让“同城待遇”更加名副其实。

  钱报网网友孙维国: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外来务工人员忙碌的身影,尤其是农民工,他们干最苦、最脏、最累的活,但工资不高、待遇不好、保障不全,劳动所得,还常常被克扣。然而,在为城市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农民工始终未能被城市真正接纳,农民工进入城市易,融入城市却难之又难。北京公租房首次向非京籍开放,是政府以人为本的体现,也是外来务工人员均享城市发展成果的体现。期待这一善政更细化、更完善,成为一项长效制度,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获益,使城市真正成为他们的家园。

  钱报网网友殷光:我认为,还不应有年限限制。在报道中,我发现,没有收入限制并非没有限制,还有一个条件,就是“在北京工作一定年限的外地人也纳入公租房的范围”,这个“一定年限”就限制了刚来北京的外地人租房的权利。我认为,最需要租房的外地人,恰恰是刚来北京的外地人,他们人生地不熟,最需要公租房为他提供安居,然后创业,可以说,他们对公租房有刚性需求,一方面公租房可以减少他们的生存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创业。我认为,北京的政策应该再完善一步,就是不要设置年限门槛,要体现出对外地人的真呵护。

  钱报网网友江上吴歌:事实上,有申请的资格,其实并不等于最终就会花落你家。假如公租房本身仍然供不应求,僧多粥少,被选中的几率如同抽彩中奖的话,就算是非京籍人员递交了申请,是不是能够获得入住的资格,其实仍需打上个问号。具体而言,当北京户籍的申请者与非京籍的申请者将申请书全部递交上去时,假如二者的收入情况大致相同,究竟谁会优先,取舍的标准如何,恐怕更应公开透明地同步公开才是。其次,对非京籍申请者收入条件无限制,其实也未必就是好事。毕竟,公租房的初衷归根结底其实还是为了补足住房保障体系中最短的那块板,既然如此,即便是中等收入群体和夹心层也未必就在北京买得起房,对公租房也同样存在需求,但从优先级的角度来看,公租房其实仍然应该倾向于收入更低的人群。

  钱报网网友王军荣:公租房向谁开放?这已经是早有定论的,只不过,现在多了一个“外来人员”,不管是当地人还是外来人员,在公租房面前,已经是没有区别了。只要符合相关条件,即可享受。在笔者看来,公租房向外来人员开放,“外来人员”虽然是亮点,但却不必集聚太多的目光,应该将这件事做好。我想知道的是:其一,究竟有多少公租房可供选择?公租房哪怕有一个外来人员入住了,我们也可以说,这是向外来人员开放了。如果是极个别人享受了,还有多少实质性意义?因此,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外来人员,关键的是公租房的房源要有足量安排。这对于北京来说,可能是个难题,如果这方面投入太多了,其它方面收入就少多了。其二,别小看公租房,如果透明工作做得不够细致,也可能成为腐败的载体。该享受的不能享受,而不该享受的人群却享受了。这拿什么来保证?其三,公租房的公正性拿什么来保障?可以说,不解决这三个问题,恐怕是很难保证公租房一定会租给最需要租的人。


钱江晚报 时评·众议 a0014 公租房对外来工开放,城市大了美了 2011-10-21 2190357 2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