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3版:时评·个论

三位医学生,救的是人心

  张娟、许兵、庞艳青,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院的三位研究生,同校不同专业,此前也互不熟悉。前天早晨,他们去各自的实习医院,同坐一辆公交车 。同车的小刘(也是该校同学,与三人亦不熟)突然发病昏倒,张娟、许兵、庞艳青,还有公交车司机叶俊,立即上前施救。

  读了昨天《钱江晚报》关于三个同学救人的报道,有这样一种感觉,他们不但救了小刘,还救了我。

  这种“被救”的感觉,是读到许兵回答记者提问时开始出现的。许兵说:“我只是下意识地冲上去了,根本没来得及想能不能帮上忙。可能是学医多年,这已经成了条件反射了。”

  “学医多年”,这是一种职业训练、专业训练,“已经成了条件反射”,说明职业训练已经培养出牢固的职业(专业)素养。但是公交车并不是医院,不是手术室,不是“职场”,他们还不是正式的医生,还在实习。如果他们不去救人,也有许多理由。

  另一个救人者张娟,她的实习医院的几位医生说:“张娟这样做,他们一点也不意外。”

  庞艳青则说:“我什么也没想,就是觉得自己应该去看一下,毕竟我是医学院的学生,说不定能帮上什么忙呢。”

  我们还有这样的年轻人!我们的学校还能教出这样的年轻人!我在心里喊道。

  我知道,这样的话,他们的老师听了会不高兴的——难道我们还能把他们培养成另一个样子?

  是的,我们完全能把年轻人教成另外一个样子,比如,两个姓李的年轻人,被教出了另一种“职业习惯”,用车撞人、打人,把人往死里整,让许兵们有事干。不再年轻的人,更是无可救药:比如陕西定边县林业局长,前几天有群众反映森林公园树木枯死,他说“老百姓就是事儿多,是吃饱了撑的!”比如福州长乐市环保局局长,对采访污染事件的记者说:“一打就打局长,局长很不值钱是不是?你随便的群众就打我电话,我认为你是一般群众。”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 ,多到无法 一一举例。一次次听到这样的事情,就好像被人一次次摁在冰水里抬不起头来,寒入骨髓,艰于呼吸,几乎被窒息——直到最近的佛山小悦悦被碾事件。当听见许兵说 “学医多年……”时,竟有了一种获救的感觉,一种阳光重新照到身上的感觉,心脏渐渐复苏、变暖、变软——这时才意识到,心一直是紧缩着的……

  医生救人,老师教书,警察捉强盗,官员办公而不是“办私”,职责所在,各守本分而已。这样“守本分”的人,肯定是大多数;教人守本分的学校和老师,也肯定是大多数。但是,蔑视、践踏“本分”的人和事得不到有效的遏制,相反还受到有形或无形的姑息、放纵,他们对社会的破坏力,就不是“守本分”的大多数能抵御的,因为“守本分”的人本来就不具有攻击性,“守本分”本来就不是用来攻击人的。那么,保护“守本分”者,又是谁的“本分”?如果没有力量可以保护守本分者,那么,会有一天,今天救人的张娟、许兵、庞艳青也会没有人来救他们的。


钱江晚报 时评·个论 a0013 三位医学生,救的是人心 2011-10-21 2174142 2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