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绵康:
年近半百
演绎“花样人生”
走进宁波北仑柴桥镇沙溪村,一问路人“沃绵康的种植园怎么走?”村民立马手指一个方向。在这里,沃绵康可是个名人。而他的出名,则和这里最知名的西洋杜鹃产业密不可分,他更被人称为“杜鹃王”——他带头在沙溪村种西洋杜鹃,通过试验创新,引进新品种,经过他的精心栽培,一株多种颜色的杜鹃售价上千元。
如今,柴桥的西洋杜鹃越来越火红。沃绵康也自豪地说:“中国杜鹃数北仑,北仑杜鹃数沙溪。”
剃头师傅拿起花剪
“北仑柴桥镇沙溪村这里三面环山,一面靠海,拥有独特的海洋性气候,肥沃的土壤,特别适合杜鹃花种植。”肤色有点黑的沃绵康笑着告诉记者。
说起“杜鹃王”与西洋杜鹃的不解情缘,这得从1984年说起。那年,该村村办花木场从外地引进了一批西洋杜鹃,听到消息,沃绵康毅然放下拿了6年的剃头刀,向银行贷款5000元,共投入6000元,向村里以每株6元的价格购买了0.4亩西洋杜鹃。从此,他从一个剃头师傅走上了花卉种植的路。
“别以为杜鹃花就一个品种,其实它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沃绵康指着园子里不同类的杜鹃说,杜鹃家族有本地杜鹃、北方杜鹃、高山杜鹃、比利时杜鹃等,而各类品种都有其独特的生长环境。
为使那些远来之客在北仑这里安家落户,当年他可是不断琢磨着。因为对培育杜鹃经验不多,沃绵康到处取经学艺,不仅向村里农民请教,还参加各类培训班,外出参观。经过不断积累,西洋杜鹃的越夏过冬、花期控制、嫁接技术等一个个难题都在他的辛勤钻研下得到了解决。
解决了技术难题,如何将西洋杜鹃打开市场?当时才20多岁的沃绵康毅然挑着一担满满的杜鹃花到南京、上海等地推销自己的花卉。因为品质好,价格实惠,他的杜鹃花立马赢得了客户,让大家爱不释手。
单色杜鹃变出10多种花色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杜鹃花就是红色或者玫红色,但在沃绵康的花棚里,各种颜色的花都有,甚至有的一株杜鹃上就开着多种不同颜色的花。
“这是经过后期嫁接改造的杜鹃花。”沃绵康告诉记者,要与大家的常规品种不一样,有市场竞争力,就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他尝试着在花苗上进行嫁接,起初只是进行两种不同颜色的花苗嫁接,没想到真的在一株杜鹃上开出了两种不同颜色的花来。两色杜鹃一推出市场,马上引起强烈的市场反应,客户纷纷向他订购两色杜鹃,同行也都来向他取经。
有了成功的先例,沃绵康开始尝试多头嫁接。经过多次失败后,现在在他的花棚里,开着三种以上颜色花朵的杜鹃随处可见。“这样一株至少可以卖到500块钱以上呢,有的可以上千元。”沃绵康说,一盆3年生的单色杜鹃可变成10多种花色的多色杜鹃,售价高达四五百元,利润提高了十数倍,而植株特别大的杜鹃价格可以卖到万把块钱。“我这几年一直在摸索怎样把科技用到种花上去,那样就可以降低种花的成本,让花在最有市场的时候开、让花开得更漂亮,现在已经有一定的成效了。”如今,春节那轮花期已经给沃绵康的种植园带来了大收益,“那段时间杜鹃花卖得特别红火,大到上千元一盆,小到几十元一盆的杜鹃花都成了抢手货。”他高兴地说。
善于动脑子的沃绵康还在营养土上做了“文章”。 “我们的盆花都很轻。”沃绵康告诉记者,他现在种花,用的不是传统的泥土栽培,而是用采用营养土栽培。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用木屑种的花比用泥土种的花长得更好。而且用木屑种的盆花份量比较轻,更受客户喜欢。“等花移走,花盆里的木屑还可以再用来种下一株花苗。”这样就能做到循环利用资源。
如今,沃绵康的园区杜鹃花种苗生产基地已达250余亩,年生产东洋、西洋杜鹃10万盆,杜鹃种苗120万株,生产经营杜鹃品种达70余种。在这条“花农”的创业路上,已经年近半百的沃绵康还在演绎着自己的“花样人生”。
本报记者 陈 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