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2版:本地新闻·热线

时隔18天,杭城再现“公交车上的温暖”
96路公交车上,八旬老人突然晕倒,司机载着一车乘客直奔医院

你们救的孙大伯没事了
他想跟你们说声“谢谢”

  10月19日早上6点多,B支3路公交车上,一位女孩突然倒地,口吐白沫。司机大喊“谁来帮忙”,三位中医院学生挺身而出,女孩最终获救(详见本报今年10月20日A2、3、4版)。

  类似的意外再次上演:前天下午2点多,一辆满载乘客的公交车上,82岁的孙大伯昏过去了。

  事情的结局是否复刻了10多天前的温暖呢?三位当事人这样告诉我们——

孙大伯:虽然当时看不见,可我知道“雷锋”在身边

  打给本报的热线电话,是孙大伯的儿子前天晚上拨出的。他说,现在社会上许多人都说不能去帮老人了,可父亲的这件事证明,真碰到这种情况,还是会有好心人伸出援手的。

  记者昨天下午联系上了孙大伯。他的声音听起来中气很足:睡了一觉,吃了东西,又恢复啦。

  在老人家的回忆中,这场意外是暖色调的——

  当时是下午2点多,我和葫芦丝学习班的班长、58岁的沈珍一起从市民中心坐上96路公交车,准备去滨江。

  可能是上课上累了,车子开出去没多久,我觉得有点头晕,好像血供不上来了。

  沈班长好像发现我不对劲,给我吃了两颗急救药,可我还是头晕。只觉得好像车子停了,几个年轻人抬我上了一辆三轮车。虽然我看不见,但我知道有“雷锋”在帮我,心里并不害怕。

  在医院醒来时,孙大伯看见沈班长和几个同学都在,后来,家人也了赶了过来。医生说,可能太疲劳了。

  已经康复的孙大伯拉着记者的手,语气很真挚:“希望钱报帮我感谢一下这些人:沈班长、96路司机、车上的乘客,尤其是那几个年轻人。”

班长沈珍:我相信,换了谁都会这么做

  接到记者的电话,沈珍觉得很意外。

  直到记者说起孙大伯,沈阿姨笑了:这真是件小事,别说我们是认识的,就是换了任何人都会这么做的。

  她对孙大伯述说的温馨加了一些“佐料”——

  车子刚过钱江三桥吧,他好像很累,闭着眼睛,头靠在座位上。过会儿我一看,好像头上在冒汗,脸都发白了。我感觉不对,赶紧把身边的急救药喂他吃了两颗,可并不见效。

  后来,我发现他的脉搏也摸不着了。旁边几个人也觉得不对劲,我们一起大叫:“这边有人心脏出问题了!”幸好车上都是好人,那个司机赶紧掉头往医院开。其他人不但没意见,还有两个年轻人陪我把他扶下了车。

  沈阿姨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个年轻人,他说自己住在附近,愿意留下来帮忙,而且还叫来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和沈阿姨一起把孙大伯送到了急诊室。可当沈阿姨想对他说声谢谢,那个年轻而热心的身影早已消失不见。

司机张玉珍:车上的乘客都说,赶紧送他去医院

  昨天傍晚6点,趁着发车前的几分钟,记者联系上了事发时的96路公交车驾驶员。

  她叫张玉珍,今年49岁,公交车开了有20多年了。她的回忆从滨江区西兴路伊甸园路口开始——

  我听到喊声说,好像有个大伯的心脏出问题了,于是马上停车。

  一看,好像情况比较严重,等120怕是来不及,也有乘客说掉头去医院,我就问大家同不同意我先送发病的乘客去医院。挺感动的,大家都说“好的”、“赶紧去”……

  我就打起双跳灯,掉头就往武警医院开。因为没办法开进去,我只能在医院门口停了下来,车上其他的乘客扶着孙大伯下了车。

  张玉珍说,自己还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事。她觉得在那样的情况下,采取措施是应该的,关键是车上的乘客都挺配合。张师傅说不出什么豪言壮语,她说那时心里的念头只有一个:救人要紧,要是碰到红灯,也闯了!

公交车上遇急,应对二选一

  在公交上遇到类似突发情况,司机到底应该怎样操作?

  昨天,记者咨询了杭州市公交集团相关工作人员。据了解,公司车司机将根据现场情况采取两种方式:

  如果情况十分危急,车上乘客都同意把人送到就近医院,那么就直接开往医院;

  如果情况不是十分危急或车上另外乘客也赶时间,司机会申请调度,让车上的客人等下一辆车,当然,这拨乘客坐下一趟车是免费的,行内的说法,叫“盘客”。这辆车将在现场等待120或直接开去医院。


钱江晚报 本地新闻·热线 a0002 你们救的孙大伯没事了
他想跟你们说声“谢谢”
2011-11-07 2210993 2 2011年11月07日 星期一